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学前教育联盟分享 >> 热点聚焦 >> 浏览文章

创新“1+1+3”管理模式 推进市域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均衡发展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张颖 已有0人评论  2023/3/27 23:44:57  加入收藏

视频播放密码:202303

创新“1+1+3”管理模式 推进市域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均衡发展

张颖,日照市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黄海之滨,现辖两区、两县、三个功能区。现有幼儿园775处,在园幼儿13.4万名,教师1.45万名。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为此,日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增量公益化、管理集团化、保教科学化的总体思路,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着力构建“全覆盖、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成为政府、社会、家长公认的优质教育品牌。日照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经验先后获“十一五”山东地方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省教育系统优秀教研成果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省教育厅在我市召开全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暨贯彻《指南》现场会,2016年,召开全省第六届园长大会,2019年,召开全省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推进会议,2020年、2021年,先后在全省游戏活动实验区现场经验交流会、全省幼儿园科学保教交流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面向全省推广我市经验。

一、一张蓝图,实现公办园广覆盖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政府主导。我们吃透上级文件精神,确立了“实现公办幼儿园全覆盖”的发展目标。

(一)坚持政府主导,实现农村公办园全覆盖。早在2009年,我市就召开了全市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现场会议,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乡镇政府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负责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指导村民委员会办好村级幼儿园。市政府把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社区幼儿园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项目,纳入对区县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设立专项经费,这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责任无法落实、投入无可靠来源的难题。各级发展学前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空前加大,仅前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投入资金10亿元,新建乡镇中心园62所,新建改扩建社区园442所,在全市农村形成了一个乡镇建有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若干所社区(村居)幼儿园的办园格局,农村公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多元化办园,确保城市学前教育动态适应城镇化发展步伐。农村的发展短板补齐了,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城镇化进程,城区又出现了“入园难”问题。我市以问题为导向,把公益普惠作为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多渠道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城区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一是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工程“扩总量”。市政府专门开展了学前教育大调研,编制主城区幼儿园专项布点规划(2018-2035年),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城区新建、改扩建了124所公办幼儿园,努力提高城区公办率。

二是开展居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行动“优存量”。我市坚持政策引领、建新补旧、即建即收,探索走出了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的“日照模式”。市政府制定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明确规定幼儿园作为土地出让时招拍挂的前提条件,由开发建设单位与新建小区同步建设,建成后无偿移交给当地政府。2018年,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教育重点工程百日攻坚行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动员会议、现场推进会,与各区县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安排市级专项奖补资金,推动52所小区配套园同步建设,将2013年11月以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24所小区配套园与当地政府签订了无偿移交协议,彻底解决了小区配套园应建未建、应交未交的遗留问题,实现了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即建即交”。全市有80所小区配套园办成了普惠性幼儿园,全市小区配套园整治完成率达100%,新增普惠性学位2万余个,有效缓解了城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受到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三是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园“强补充”。规范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最高限价860元/生·月;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制定《日照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实施办法》,给予房租补助、生均财政补助,支持普惠性民办园降低收费标准,提升办园质量。全市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26所,全市普惠性民办园占民办园总数的比例达到67% 以上。 

目前,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65.47%,普惠率达到91.5%,构建起了“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一体化管理,理顺学前教育管理机制

幼儿园硬件建成之后,机构设计迫在眉睫。长期以来,因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幼儿园法人实体机构,导致政府财政经费无法拨付,幼师编制无法核定,有关政策措施不能有效落实。为破解这一发展难题,自2007年起,我市创新实施“镇村一体化”发展模式,积极推动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独立法人地位,强调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幼儿园的管理责任。201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在“总量不增、盘活存量”的前提下,创新实施乡镇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在每个乡镇设立初中、小学、幼儿园三个并列法人。积极落实乡镇中心幼儿园独立法人地位,在每个乡镇设立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办理法人登记手续,确立为独立事业法人单位。将学校附设幼儿园从小学分离出来,村居(社区)办园按照“办管分离”的原则,解除原有的依附关系,与乡镇中心幼儿园共同组成幼儿园法人,成为一个法人联盟集合体,形成了镇域集团办园、一体统一管理的格局。

幼儿园法人实行中心园负责制,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教师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设施设备的配置、统一保教管理“五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建设。以镇域为单位统筹规划幼儿园布局,同步排查、鉴定、划拨资金、建设改造、验收乡镇中心园和社区园,撤并条件差、规模小的幼儿园,清理无证园,实现农村幼儿园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统一经费管理。在区县教育财务结算中心设立幼教专户,社区园收费全部上交,由乡镇中心园统筹安排使用,确保了经费专款专用、合理分配。统一教师管理。乡镇中心园对全镇幼儿教师进行统一招聘、调配、培训及计酬考核,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提升了教师素质,改善了教师待遇。统一资源配置。乡镇中心幼儿园统一购置与调配全镇各园的设施配备,实现资源共享、设备互用,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得到普遍改善。统一保教管理。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所属幼儿园进行统一教研、指导及质量评估,实现了镇域保教质量均衡优质发展。

创新实施镇域一体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强化了乡镇中心幼儿园示范辐射和管理指导作用,有效破解了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了镇域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了教育公平。

三、三种机制,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站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我市又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新的发展目标,把加强科学保教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创新三大发展机制,推动全市学前教育迈上科学化、高质量的发展轨道,“幼有所育”稳步走向“幼有优育”。

(一)构建教师队伍稳定机制。一是科学定编保稳定。以乡镇为单位,按照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以全镇适龄幼儿为基数,合理核定乡镇幼儿园教师编制,现有编制总量内确实无法满足的,确定人员控制总量。从2009年起在全省率先将幼儿园新进教师纳入公开招考,规定每年招考数量不低于本辖区年度招考教师总数的15%,有效充实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目前,全市公办园在编教师比例达到50%,极大地稳定了幼儿教师队伍。二是优化配备强队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打破区域界限,公开竞聘乡镇中心园园长及中层干部,配强了幼儿园管理人员。目前,各乡镇中心幼儿园配齐一正两副3名园长、3名主任,社区幼儿园配齐一正一副2名负责人。三是职称改革促激励。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取消行政级别,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根据3:5:2的比例设定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等次,对园长进行职级评审认定,对园长进行学年度考核,根据考核情况享受园长职级薪酬,充分调动了园长的工作积极性。

(二)创新幼儿教师培优机制。一是创新培训方式促提高。针对幼儿教师新进教师多、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难题,我市构建分层次培训体系,建立每三年全员轮训制度。市一级负责教干、园长及骨干教师培训,县一级负责全员培训,镇园级抓好培训内容落实。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经费,委托高校精心设计系列课程,实施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及专业普及工程,全市幼儿教师专科以上比例、持证率均达到70%以上,持幼儿教师资格证率达80%。同时,聘请宁征园长在我市成立名园长工作室,系统引领提升园长们的管理能力和课程领导力。目前,我市有2名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被评为齐鲁名园长、名师,6名被评为省特级教师,13名被评为省教学能手。二是建立教研网络保持久。我市构建市、县、镇三级教研网络,层层引领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市级建立行政、教研一体化工作机制,成立专家团队,配强教研力量,实行包点定期教研指导制度,为幼儿教育改革提供持久的智力支持。县级建立片区教研联盟,将优势乡镇和弱势乡镇结成联盟园,确定盟主园,盟主园带领联盟园教师定期开展联盟教研、跟进指导、教师跟岗等活动,每季度开设大讲堂,在亮点园所召开专题研讨会,优势园带动弱势园,实现各乡镇理念互通、资源共享、共同提高。镇园级建立常态化教研制度。各乡镇中心园每月开展一次辖区内全体教师参加的大教研活动,遵循“哪里有亮点,就把教研现场搬到哪里去”,分园及下属村园、民办园都可以作为教研现场、共同研讨、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每两周举行一次中心园教职工及各下属园负责人参加的扩大教研。每周中心园及下属园单独开展一次小教研,中心园教研组长全程参加。让教研成为每位教师的行走方式,全市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创新乡土资源课程开发机制。提升保教质量从何抓起,我们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进一步理清幼儿园科学保教的标准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均强调,幼儿园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组织教育活动。按照这一理念,我市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素材为主,聚力本土特色,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积极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构建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的课程改革发展路径,有效破解了幼儿园经费紧张、游戏材料匮乏、游戏活动单调的难题。一是依托课题行动研究抓深入。

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确保幼儿园能持续探索,我市确立了“坚持行动研究,聚焦教育现场”的实验思路,市学前教育中心牵头开展省规划课题《日照市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并设立市级学前教育课题申报,组织实验基地园结合幼儿园资源优势和实际需求,确定研究课题,采取行动研究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园本课程建设模式,逐步明确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实施途径,系统构建园本课程体系。二是建立课程审议制度保质量。为确保园本课程的适宜性和教育价值,各幼儿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级部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课程领导审议小组,实行园本课程审议制度。园级审议围绕课程的教育价值,学期初进行活动方案优化审议,学期中进行活动实施现场审议,学期末开展活动实践评价审议,逐步完善园本课程构建体系。级部审议关注课程建设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对每个主题进行审议评价。班级审议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及时调整主题活动,构建班本课程。三是提炼园本课程建构方法建支架。经过多年行动研究,我市80所实验基地园都形成了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园本课程,探索出一系列构建乡土资源课程的有效方法,为不同层级、不同水平的幼儿园搭建了互助支架。为支持教师创生自己的园本课程,我们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出课程构建“六步法”,帮助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兴趣和需要,依据《指南》目标体系,审议乡土资源的教育价值,确定主题目标和主题网络,生成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生活活动、家园合作等一系列主题活动,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发展,实现乡土资源与《指南》目标、幼儿游戏活动深度融合。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扩增普惠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是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我们将继续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计划,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结构,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努力推动我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