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李洪波:开拓新视野,探索新途径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任风敏 已有0人评论  2018/1/1 11:08:53  加入收藏

 

重庆大学城第一中学 李洪波

 下载信息  [文件大小:38133 KB 下载次数:]
点击下载文件:李洪波.rar

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即目标教学的前身。掌握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而“教学所期望的学生变化,便是教育目标”。我校结合自身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目标教学理论精髓,在学校“崇一”办学理念的统领下,提出了“格一教学”的教学模式,即以“为思维而教”为指导,以“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学做思合一”为途径,以培养学生“三力”(学科知识构建力、学科知能转化力、学科思维内化力)思维品质和习惯为目标的教学。“格一教学”的实施,拓展出具有我校“崇一”特色的关于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新视界和新途径。下面我谨代表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向大家介绍在我校“崇一”教育理念引领下的目标教学的新视界和新途径。

一、目标教学的新视界

我校认为,目标教学的新视界的核心内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课程设定指向多元分层;课堂实施和评价指向人格塑造。

(一)目标指向核心素养

素养,是学习者通过课程学习和训练,习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有机整体,既有内隐的情、态、意,也包括外显的行为意向和技能水平等。核心素养,则是这些素养中最重要的,最能体现课程特点的综合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在不同情境中都不可或缺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爱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因此,所谓“核心素养”,就是指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培养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的学生。

我们所有的教育行为,其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正是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学校顶层设计的基本目标,推崇实施了“崇一”教育,它以培养“尊崇生命、尊崇个性、尊崇精一、尊崇自然”的人作为宗旨,最终实现学生“尊一学、通文理、善体艺、有专攻”的全面发展。“崇一”教育理念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不谋而合,从顶层设计上指引了我校教育理念的新方向。

(二)课程指向多元分层

核心素养是知、能、情的综合表现,既具有个人价值,同时也具有社会价值,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我校的课程建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展开,大力推进“崇一教育下的多元课程”建设,以此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除了核心素养,多元课程的建设还在秉承多元文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得以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中提到,学生无论在性别、民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信仰等方面有何不同,他们在学校都应该享有平等教育。在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多元文化课程应将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元价值选择有机整合并融入课程之中。所以,我校的“多元课程”,由体艺课程、人文课程、科学课程和技能课程四类课程共同构成校本课程的主体,通过贯穿整学年的崇一文化节为最大的承载体和展示平台,通过“崇一多元课程”的建设来实现分层教育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堂指向人格塑造

每个学生的人格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学习、创造的潜能,教育必须围绕“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来展开。因为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不仅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多样化的社会,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多样化人才。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尊严,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主动探索、张扬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重庆市沙坪坝区的目标教学文化曾享誉全国,对地区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或原则的设计时主动吸取沙区推崇的“学本式”课堂的精髓,并结合我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格一课堂”。“格一课堂”的核心是为思维而教,我们的学生是在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的课堂中学习。每一堂课都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的课堂教学理念,升华学生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情感认同,通过精进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不断塑造高尚品格的人格。“格一课堂”以改善传统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为着力点,坚持“目标导学、目标导做、

目标导思”的教学原则,最终实现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和习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和核心素养、以充分发挥人的天性与潜能为目标,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目标教学的新途径

根据目标教学的新视界的理论方法,我校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从诠释核心素养、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多元课程、实施格思课堂四个方面探索了目标教学的新途径。

(一)诠释核心素养

我校推行的“崇一”教育,正是以培养“四个尊崇”的人为宗旨,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尊崇生命”,即,奉行教育要回归到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上来,因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不断提高生命质量。“尊崇个性”,即,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认识个性并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天性显发。“尊崇精一”,即,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功精深,用心专一。

新高考要求实施个性化教育,就要做到专格一物,专研一事,专究一域,唯精唯一。“尊崇自然”,即,遵循规律,真正的教育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多元化人才。

(二)明确培养目标

我们把课程定义为有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施加相应影响的行为。因此,我校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分为身体素养和思维素养。正如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样,身体素养是人的其他素养的根本所在,身体素养的层次将决定人在未来每个领域的发展前景,因而我们把身体素养纳入到学生核心素养中并排到首位。其次是思维素养,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的引导,因此我们把“为思维而教”作为学校“崇一”理念下“格一课堂”的指导思想,并通过 “合作学习”这个载体和 “学做思合一”的途径,以“体艺、人文、科学、技能”四类课程为具体内容培养学生“三力”的具体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多元课程

1.课程内容

按课程内容涉及领域,结合学校“多元课程”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我校将校本课程分为体艺课程、人文课程、科学课程、技能课程四大板块。

(1)体艺课程: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艺术能力的课程。体艺课程含体育和艺术两类。其中体育课程包含提升身体素养,促进身心健康的各个课程,我校现有课程除国家设置的体育课外,另外开设了古筝社、电声社、民乐社、合唱社、舞蹈社、管乐社、绘画社、钢琴社、篮球社、足球社、乒乓球社、口风琴社和心灵驿站等课程,其中口风琴社和足球社都属于在建市级精品课程。

(2)人文课程:培养学生对人类先进文化、核心文化的认知、领悟及融会贯通能力的课程。人文课程中的国家课程主要是常规课表中开设的语文、英语、历史、政治、地理、书法鉴赏、名曲名画鉴赏等课程。同时,学校在该类校本课程方面已开设了汉服社、国防地理社、博雅文学社等课程。其中由学校团委书记罗小平指导的与子同袍汉服社已经延续多年,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3)科学课程: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探寻客观世界规律能力的课程。科学课程部分我校除了正常开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国家课程,还设置了机器人、创客社、化学社等校本课程。其中,机器人社多次参加全国大赛并获奖。

(4)技能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某种专门技术并能熟练运用的能力的课程。技能课程中的国家课程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常规课程,另外,学校组织设置了创意版画社、主持礼仪社、纤灵手工社、墨雅书法社、花言葉动漫社、主持礼仪社、创印 3D 社、黑眼睛摄影社等校本课程,在全方位课程培训中锻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2.课程实施

“崇一”教育多元课程是“崇一”教育行为(管理行为、课堂行为、课程行为)中的一部分。多元课程目标是“崇一”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尊一学、通文理、善体艺、有专攻”的基础性人才。以此,对于多元课程的设置,我校制定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主题化,主题课程精品化”的三级战略。

(1)国家课程校本化

我校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总体思路是在内容归一的前提下,以“学做思合一”的途径达成“格一尽性”的教育理念。学校将所有的国家课程全部纳入“崇一”这个办学理念中,从形式到内容都赋予国家课程浓厚的学校色彩,二者归一,使国家课程更符合学校校情,学生学情,也能使国家课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反复修正导学方案,形成固定可行的,适合我校“崇一”教育理念的物化成果。同时,在教学一线中收集经过实践证明是针对性、拓展性强的精品习题集;收集学校教师在各项竞赛中获奖的教案、课件、微视频等作品以及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录制的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录、微视频作品,建立系统资料库,使国家课程在我校呈现高度个性化,更符合学校“崇一教育”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增强资料储备的同时,也能让教师业务更加专一专精。

(2)校本课程主题化

我校的校本课程设置在“格一尽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分为“艺体”、“人文”、“科学”和“技能”四大板块,以贯穿整个学年的“崇一文化节”为学校多元课程的依托和展示平台,在“崇一文化节”的“体育竞技、学科知识竞赛、书画艺术比赛、科技制作比赛、崇一音乐会、文艺汇演、校园歌手大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经典诵唱”等系列活动中展示前一段校本课程各个不同主题的成果,以同时也促进下一阶段各主题校本课程的开展。如此循环而进,使校本课程不断完善成熟。

(3)主题课程精品化

在课程主题化实施过程中,我校的校本课程始终坚持走精品路线,确定了“立意高,涵盖广,措施细,效果好,评价高”的标准,以各项主题课程精品化评比活动进行主题课程精品化的促进和保障措施,同时加大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的力度,目前已有多项市区级精品选修课程立项。

3.课程评价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校多元课程建设,学校构建了以“行政科研一体化制度,质量目标管理制度,多维均衡、效益最大的分配制度,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为核心的基础评价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从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到办学质量管理措施,到教师分配方案,再到人力资源开发,由总体思路到具体方案,由当前任务到持续发展,保障了对学校课程实施的全方位评价。

对多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在评价结果中,我们着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智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三个方面。

(1)学生评价:我们对学生采用形激励性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

(2)教师评价:对于教师的评价,我们更多地重视课程实施的过程,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学校对教师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课程方案(大纲、计划、教材、教案)的评价;二是学生及家长对课程学习评价。此外,我们着重关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与专业素质的发展。

(3)学校评价:课程评价中,除了关注学校对多元课程建设的管理制度,尤其应该关注的是课程建设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实现育人特色,而育人特色正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来支撑。正由于我校注重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多元性,近年来,我校的特色发展得到了社会的一致认可。在有效的课程评价制度作用下,我校的“多元课程”实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校、教师、学生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

(四)实施格思课堂

“格一课堂”正是学校“崇一教育”的在课堂上的体现,是学校主题文化的核心支撑。格一课堂,“格”的手段是“学做思合一”,即通过“学做思合一”的基本途径去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认识个性并发展个性、认识精一并坚持精一、认识自然并遵循自然,最终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天性与潜能。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反思是我们强调的重点,也是格一课堂的特点之一,它要求从知识教学渗透到思维教学,引导学生反思,主要进行知识和方法归纳,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引申归纳、对比推论的能力。反思的方式可以是学生自主反思或者教师引导下的反思,主要是要让学生养成课堂反思的方法和习惯。

“格一课堂”以“学做思合一”为途径,通过导学、导做、导思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力、知能转化力和学科思想内化力的思维品质和习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我校开展了以优化人格提升人文素养为目的的全科阅读活动,不仅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渗透阅读,还要在班级园地、年级书吧、图书阅览室等各个地方来营建阅读氛围,形成全校性的阅读风潮,使校园充满探究真知的精神,从而更好的实现人的充分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在新教育环境下结合目标教育的核心内涵所构建的崇一教育理念,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举科研兴教旗帜,走素质教育道路。希望各位领导与同仁能在这次交流智慧、集中思想、凝聚力量的研讨会上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祝愿此次会议圆满成功!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