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新道德教育研究所 >> 浏览文章

融入“校本”,让德育动起来

来源:《教育家》 作者: 苏文 已有0人评论  2017/2/25 21:12:50  加入收藏

  学校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仅仅靠死读书,或者单以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教育总是强调“以德为首”,但真正涉及实施,却往往因为缺乏实实在在的抓手、缺乏客观的评价体系,无功而返。研学旅行的出现和逐步推广,为我们的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东桥中学始终秉持“实践德育”的理念,并将“创设情境,自主体验,自我感悟,内化提升”作为德育培养标准。成为首批“苏州市研学旅行示范学校”以来,我们将“研学旅行”纳入我校的实践德育体系,并将礼仪教育、弯腰工程、社区实践、研学旅行作为学校德育培养的“四大支柱”,逐步形成我校的特色德育。

  一、充分利用研学地点资源

  1.绍兴

  第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选择的地点是绍兴。因为那里是鲁迅先生的故乡,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入选中学课本的篇目很多,并且这些文章中对故乡的描写都很传神。到这样的地方进行研学旅行,我们的初衷就是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到达绍兴后,学生们首先参观了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鲁迅祖屋、鲁迅故居、百草园等景点,走进了鲁迅的生活,品味鲁迅笔下的古城风情。接着,研学团又参观了手工酒厂,了解了绍兴酒的酿造工序和绍兴酒文化。在绍兴酒厂,学生还表演了课本剧《孔乙己》,“温两碗酒,来一碟茴香豆”,孔乙己排出了九文大钱。在那样的场景里,学生的表演也容易“入戏”,这样经典的动作和台词,也赢得了满堂彩。之后,学生们还赴书法圣地兰亭,亲身感受《兰亭集序》中古人的曲水流觞,尽情享受茂林修竹的恬静优美。最后,大家又一起走进了大禹陵,重读夏朝皇族的历史,重温华夏民族的文化。

  2.南京

  第二次研学旅行我们选择的是南京。我们保留了“跟着课本去旅行”的特色,同时增加了励志元素,让学生通过参观和学习,在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见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强国之志,让学生能通过这样的活动进一步提升学习欲望,争做优秀中学生,共同构筑中国梦。

  (1)中山陵

  首先参观了中山陵,在初一学生刚学习了《巍巍中山陵》这篇课文的基础上,孩子们通过参观国父的陵寝,体会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和不朽精神的密切关系。

  (2)大屠杀纪念馆

  接下来参观的是大屠杀纪念馆,那里记录的是中华民族的一段屈辱史,更是激励现代人自立强国的最好的教材。在大屠杀纪念馆,学生怀着悲愤的心情,打出“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共同追求中国梦”的条幅,并将自制的花环放置成奥运五环的形状,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自立、自强,建设强大祖国的愿望,同时体现学生盼望和平,盼望五大洲的人们心手相连、共同前进的情怀。

  (3)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再接下来,我们来到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这里记载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志士先贤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动人故事。学生们打出“缅怀先烈, 珍惜现在, 争做优秀中学生”的条幅,在纪念碑前肃立默哀,他们绕墓碑一周,并将自制的纸花献到“忠魂亭” 前。学生们通过研学旅行之前的前期学习和讲解员的现场解说,更深入地理解了先贤们为追求理想而所做的一切,也更坚定了珍惜现在,创造更美好未来的愿望。

  (4)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

  最后,我们参观了南京大学的鼓楼校区,幽静的环境中渗透出的深厚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这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的风采。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南京大学在各历史阶段都培养了重要的和众多的人才,这也激励着我们东桥中学的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用南大精神不断鼓励自己,以期将来用知识的力量体现自身的价值。

  3滁州

  第三次的研学旅行我们选择的是滁州。滁州是吴文化和汉文化的交汇处,也是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场所。选择滁州作为我校的第三次研学旅行地点,主要是在总结前面的两次研学旅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和我们的地域特色,希望从“文化浸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并从两种文化的对比中理解吴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振兴祖国的情怀。本次活动我们还将通过增加徒步的距离来考验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这在学校的环境中是做不到的。

  二、充分利用研学地点资源

  研学旅行活动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安全意识、自理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就像到南京的研学旅行,有一次吃饭的时候,一桌只来了九个人,有一位同学走丢了,这九位同学没有一个动筷子,都在静静地等候,虽然他们都很饿,虽然其他的孩子都在狼吞虎咽。那一刻让人难忘,那九个孩子才应该是最美的风景。

  我们的教育始终强调“ 以德为首”,是因为道德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绝不可能填补道德的缺失。而道德首先是一种实践,善良不能仅存于内心。所以,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和德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在这一系列的研学活动之后,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

  首先是如何保证安全。这也应该是我们最为敏感也最为关心的话题。安全工作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扎实。在出发前,要将学生入住后的房号、吃饭时的座位号、乘车时的座位号都预先排定,特别是小组的划分一定要有利于教师的管理,组长必须责任心强,精明能干,教师的房间要分布在学生房间的中心,不能让教师和学生分离。吃的东西要尽量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带走,以防止因为中途买东西而导致的掉队情况。

  其次,地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这也是我校始终坚持“跟着课本去旅行”的原因。课本上学习过的东西和实际的东西有很大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前期“备课”的时候,要预先了解我们要去的地方与课本内容的冲突之处,这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重要突破口。就像中山陵的颜色在课本上是看不到的,那么,“清白”两色究竟代表了什么?是从何而来?这与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有什么关联?对这样的知识进行拓展,会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欲望,养成良好的“打破砂锅问到底”学习习惯。

  最后还要考虑家长的配合。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必然举步维艰。我们在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希望家长能够将让孩子参加研学旅行当作是对孩子的一种“福利”,是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褒奖,也是平时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手段。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正处于“ 青春叛逆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治性和冲动性、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矛盾集于一身,他们强烈希望自己能够单独做好一件事情,研学旅行正好为她们提供了机会,让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视线,放飞自己。只有父母的思想通了,并不断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引导,我们的研学旅行活动才会更具魅力,这也要求学校和教师要预先做好孩子父母的思想工作,努力赢得他们的支持。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