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引领中小学变革创新

来源:腾讯教育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9/10/26 20:52:32  加入收藏

张志勇(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

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张志勇在报告中解析了智能时代学校教育变革的9大特点,具体包括: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人文性更加凸显,知识教育本身将让位于情感、创新于价值;人类教育发展的特征,教育的全域性越来越明显,教育的边界,在进行消减和重构;教育将从封闭的教师个体教学走向开放集智化教学,实现人类教育资源的重组;教育的自组织性,从班级授课制走向学习共同体;教育的个性化,课程供给的定制化,未来课程的供给从学生围绕着统一课程来转,到学校围绕着学生的需求来配制资源;教育的综合化,课程组织从分科走向综合,未来每一个学科的课程结构都是双轨的,即“学生课程+学科实践课程”;教育的建构化,课程实施应从身心的分离和身心的合一,让学生的学习回到具体的情境中去;教育的智能化,走进人机协同时代;教育的合作治理,从传统管理走向现代化治理。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胜泉在报告中解读了人工智能在教育中所扮演的12种角色。在他看来,长远来看,知识性的教学将被人工智能取代。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能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未来教师的工作形态会发生实质变革。未来的教育是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时代,人工智能将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团队激励、情感激励、引领创新都是人类教师不可被替代的东西。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应该更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灵魂于灵魂的启迪,应该关爱学生。人工智能将带来简单劳动的解放,教师应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学生心灵、精神和幸福,激发学生的求职本性,实现更加人本的教学,使得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创新性。

周建华(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特级教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

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特级教师,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常务副校长,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在发言中分享了“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革随想”。在他看来,结构化的、活的知识是力量,智慧使人自由,思想更具力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促进学习的个性化,促进因材施教,促进教与学关系的优化。人工智能一定是教育的很好的辅助工具,未来的教育应该是教师和人工智能教师协同存在的时代。优秀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资源,老师一定要注重人文素养的提升,优秀的教师是最优秀的课程。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