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引领中小学变革创新

来源:腾讯教育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9/10/26 20:52:32  加入收藏

当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正对学习方式、学校形态、教师作用、教育评价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将如何重塑教育与学习?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规划引导基础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创新?10月25日到26日,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协办的2019年(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就“智能时代:中小学的挑战与选择”进行讨论交流。来自全国600余位中小学校长和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

2019年(第六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京举办

姚炜(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

开幕式上,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圣陶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姚炜表示,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就是研究院打造的一个非官方的校长交流平台,希望能够充分的展示经验、交流智慧、启迪思想、促进发展。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中小学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我们需要努力改变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会思考、能创新,具有在未来的竞争中不被机器人所取代的能力,成为具有担当时代重任的时代新人。本次论坛提出的“智能时代中小学的挑战与选择”主题,是一个非常现实又紧迫的课题,又是一个深奥难解、需要加强和探索的课题。“相信本次论坛的举办一定会对各位有所启发,因为合作和交流本身就是应对智能时代挑战的一种很好方式。”

刘小惠(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党委书记刘小惠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也从广度、深度、速度上影响着教育模式的变革和教育生态的重构。中小学是国家未来人才培养的基地,基础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最关键的阶段。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需要主动应对新技术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需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为着力培养人工智能高新人才奠定基础。据介绍,人大附中响应国家号召,组建了教师和专家团队,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在校内构建了一套“人工智能+X”的体系,打造了人工智能大课堂,开设了相关课程共20多门,并初步构建起了学生、教师、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人工智能的教育生态。

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今天我们在此举办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共同探讨智能时代中小学的挑战与选择,可谓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田慧生建议,要深刻把握人工智能引发的全方位教育变革。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将在本体意义上改变我们原有的对教育的理解、判断和行动。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以敞开、反思和追问的态度,认真思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变革方向。要积极开展教育人工智能的多层次、前瞻研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前瞻性研究,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促进教育创新的有效策略。另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实践探索力度,逐步积累可推广的先进经验与优先案例,引领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审慎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性教育挑战,在积极推进教育智能化的同时,从理念、技术、方法层面,逐步探索,踏实走好未来智能教育发展之路。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