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教育 作者: 朱永新 已有0人评论 2019/12/9 9:32:15 加入收藏
导读:
12月8日,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为“科技发展与教育变革”。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到了转型时刻。在科技的助推下,全世界都在探索教育变革。技术如何改变教育生态?科技发展给教育又带来哪些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未来学校、人工智能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谈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也能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紧张,恐怖袭击的危害等。科学技术也是一把钥匙,既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域之门。归根到底是人创造和控制科学技术,是人赋予科学技术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好的人性和善良的人。
那么,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究竟要如何推动教育的变革?有没有最好的办法?对此,朱永新先生在论坛上分享了几条自己的独家观点。以下为朱永新先生的现场演讲实录,本文根据速记稿整理,内容有删减。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
上个月,很多媒体报道了一则关于浙江某学校让孩子带“头环”上课的新闻。这是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也是一个典型的关于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故事。这里的“头环”是可以采集脑电波信号,然后转化成注意力的技术。但问题在于,“头环”采集的数据对教育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仅仅靠脑电波才能做到精确分析吗?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不知道哪些孩子会、哪些孩子不会,他还是好老师吗?科学技术怎样参与教育、推进教育,而非成为教育的负面影响?是这则案例引发的关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本质思考。
上个月,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老师讲了一段话,非常好,他说:“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大量的教育创新,到底是在颠覆改变应试教育,还是在提供更加精致的应试教育,用大数据全方位捆绑教师学生?”
图为: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六届年会现场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科幻小说存在的蓝图,很多都已成为现实。但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现在很多科技公司正在做的事情,到底是应试教育的帮凶,还是解决应试教育的英雄?
我想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对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进而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类的历史进程,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影响,有时是一个漫长渐进过程,有时是迅速、迅雷不及掩耳的过程。通过技术手段的中介,科学由知识理论形态进入器物和制度之中,使人类生活在一个人化世界、文化世界、科学世界、技术世界之中,使科学成为人类生存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科学技术成了当代社会的支柱,成了经济发展的支撑,成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杜威认为,“促使世界目前正在经历的巨大而复杂变化的真正动力,是科学方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技术的发展。”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保障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际关系的紧张,恐怖袭击的危害等。科学技术已经危害,并且仍然在破坏着人和环境之间、自然和社会结构之间,人的生理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平衡状态。这种脱节的产生,正是因为人们对现代科学的客观性、确定性、精确性、可靠性、合理性的一种顶礼膜拜。
所以,图尔敏有一段话,是对科学产生的负面描述。他认为,科学或技术忽视了它们对于各种各样有血有肉的人的长远影响。由于缺乏个人洞察力、情感、想象力或缺乏一种其特定活动对其他人影响的这种感受,科学家对于他的同胞,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而把对他们的关心仅仅当作是社会实验与技术实验的额外课题。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如果没有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如果没有电视机和电影的发明,没有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明,可能教育也不会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模样。所以,法国学者莫纳科(James Monaco)归纳了人类知识传播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依靠人与人之间直接传递的表演时期;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主要靠语言和动作。
第二阶段,依靠语言文字间接传递的表述时期;有了语言,人们可以通过印刷笔进行交流。
第三阶段,依靠声音图像记录的记录传媒时期;这时,信息的传递有画像、有声音、更丰富、更真实。
第四阶段,依靠人人平等互动的电子和数码时期;在这个阶段,科学技术仍然是以几何级速度在增长,社会变革的速度更快、更平等。
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四阶段,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双刃剑。科学技术对人类影响,一个可能性是它会成为人的成长的工具。科学技术可以成为推进教育公平,关注个性发展,让每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助推器。另一种可能性是它也可能会成为人的异化的工具,成为冷冰冰的测量人的注意力、学习力,帮助教育者更加严格地监督和管控教育对象的工具。
其实这个问题,早在二战之后,很多教育工作者也在反思。有学者说,儿童是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的,妇女和婴儿被上过高中和大学的人枪杀的。所以教育如果不能帮助学生成为有人性的人,这样的教育和科学技术本身也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科学技术到底要怎样助推教育变革?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具与技术的改变——电化教育、PPT课件等
第二阶段,教学模式的改变——慕课、翻转课堂等
第三阶段,学校形态的改变——打破学校教育的结构
最近,我写了一本《未来学校》,详细阐述了如何用科学技术来改造、变革我们的教育。我在这本书里提出:
第一,重构学校的形态,建立新型学习中心。
互联网、5G技术、移动终端高度发达的未来,学校会成为一个学习共同体。也就是说,它会由一个一个的网络学习中心和一个一个实体的学习中心,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
第二,重构课程的内容,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
学习将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未来学习中心的学习内容将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所以我的书里,建构了未来新型的课程知识体系。首先是生命。每个人都需要把握好自己的生命长度、宽度和高度。然后是真善美。未来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精神将整合成一门大科学;基本的人文知识,将整合成一本大语文;未来也将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每一个人学习自己需要的知识体系。学校不再是给每个学生设计好现成的知识体系,而是让每个人去建构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三,重构教学的方法,建立新型的项目学习。
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于智能设备而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认知外包”的现象会让个人更加注重方法论的学习。以项目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混合学习与合作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主要学习方式。
第四,重构教育的评价,建立新型的学分银行。
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下,真正的学分银行体系会正式建立。我们将建立一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知识银行体系,每个人的学习全过程在学分银行都可以存储、转化,而且你修的学分还可以转变为学习币,激励每个人更好地学习。学分银行会打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鸿沟,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的鸿沟,国内教育和国外教育的鸿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鸿沟。
科学技术也是一把钥匙,既可以打开天堂之门,也可以打开地狱之门。因为使用科学技术的永远是活生生的人,是受过教育的人。归根到底是人创造和控制科学技术,是人赋予科学技术不同的功能和价值。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好的人性和善良的人。
在这样一个不确定性时代,面对未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用好的教育,帮助人类,用人类智能战胜人工智能,把人工智能关在人类价值的笼子里,使它具有人类价值的善的教育。
我一直说,期待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在他们身上可以看见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只有让科学技术更加温暖、更有人性,让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让科学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这才是我们所期待的科学技术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所期待的科学技术对教育能够产生的正面力量。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