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王旭明:真教育大讲堂引发的三点思考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作者: 王旭明 已有0人评论  2018/7/31 16:47:05  加入收藏

王旭明,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院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前社长。


第一,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有质量的教育?

我认为,当前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公平”不是第一次被提及,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强调要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却是在十九大上第一次被提出。公平,无需多言,多年来,我国一直在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努力。什么叫有质量?是否所有学生读清华、北大,就是有质量的教育了?显然,并非如此。正如北清中学朱鹏校长所说:“人大附中全国就一个,不会有第二个。”所有学生都读清华、北大根本不可能实现。

既然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读清华、读北大,那是不是全国的中学都办成人大附中就叫有质量了?也不是。每个学校有自己学校的生源和特色,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不可能都采用人大附中的办学模式。曾经,我跟人大附中的一位副校长聊天,得知他们在北京的通州办了一所分校。当时,我们身在河南,就讨论是不是可以在河南也办一所分校。结论是:办再多的分校,那些分校也不可能变成人大附中。退一步来说,即使全国的中学都采用人大附中办学模式,教育就有质量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真正的教育永远是各具特色的、千姿百态的、百花齐放的,真正的教育永远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

现在,我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同一个模式。多数教育工作者也都希望教学向着一个模式发展,大一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我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国家才会提出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里的“有质量的教育”是指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的教育,是各有特色的教育。我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站位能再高一点,不只是站在一个学生、一个学校的层面上,而是站在国家层面上,去思考教育的发展,考虑教育改革的未来。

第二,按学科教育规律进行教学就是科学精神的培养

第一期的真教育大讲堂以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安排了四个主题讲座,这四场主题讲座各有侧重。比如,朱鹏校长和肖燕主任更加具体地指向科普、科技竞赛,很有操作性;清华大学王水弟教授的讲座,既有科学的理念,又有他自身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我则从学科教学层面去跟大家交流。

四个讲座可以分为两方面:

一方面就是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不只在数学、物理课上,不只在科学课上,不只在竞赛活动中,不只在科技小状元的选拔中,科学覆盖了学校教育的所有方面、所有环节、所有学科和所有师生。如果老师都能做到用科学的理念去教育学生,去统领教育的全过程,那么,我们中国教育就没问题了。而现在,我们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一方面是要有抓手。科学竞赛、小发明和小制作,这些是很好的抓手,但不是唯一的抓手。我们要抓住这些抓手,去激起学生的学科兴趣。特别要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科学精神在各学科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内容和环节还没有按照教育规律或学科规律去进行。比如,语文课也有科学,也要遵循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但我听到的太多语文课都违反了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

我在广东给高中教研员做讲座时举过一个例子:

关于一年级用统编教材讲第一课《我是中国人》,我播放了某个重点小学上的这堂课的视频。那个老师是怎么上这堂课的?她先放音乐《大中国》:“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放完后,老师问学生从那一课的插图中看到了什么。有学生说,看到了56个民族,老师就大大点赞。老师又问班里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学生,然后3个少数民族的学生被老师提问:“图里有56个民族的服装吗?认一认哪一个是自己民族的服装?”接着,老师又让全体学生拍拍胸脯大声喊:“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

就这样,一堂课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最后,老师让学生同唱《我的祖国是花园》这首歌,一堂课也就结束了。

这样一堂语文课,是典型的违反语文教学规律的课。它是班会课,是活动课,是音乐课,唯独不是语文课。因为它违反语文教学规律。那语文教学规律是什么?语文教学规律是用“语”和“文”来讲课。离开了“语”和“文”去讲课,怎么称得上是语文呢?这是典型的不科学。

这堂课应该怎么上?我去年在广东也讲这一课,是这样讲的:

我先让学生打开书看,让他们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五星红旗,有的看到了天安门……每一个学生看到的必须与前面同学看到的不一样,不许重复,因此他们就要仔细听,这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听力。学生说看到花,看到草,看到人,看到欢乐的笑容……这些我都不表扬。有一个学生说看到字,我就给他点了一个赞。为什么给他点赞?因为他与其他学生看到的不一样,他在这幅图中看到了字。还有一个学生看到并读出了“我是中国人”这五个字,我又给了他一个赞。为什么要给他赞?因为他不仅看到了汉字,而且把它读了出来。

上语文课的目的是什么?就是练听、练读、练识字。这一堂课热热闹闹的,大家学习的积极性特别高。最后,我做了总结,看谁识字多,看谁读得好。小学语文课的标准就是要求每个学生要把字读对,把音读准,把字写好。

有人说,语文课不仅是练习听说读写,而且还要把思想教育渗入其中。这堂课有没有思想教育?可以肯定地说,有!

我提前了解了一下那个班的基本情况,学生都是汉族人。于是,我就让他们说自己是哪里人。可能是年龄太小、怯场的缘故,一连三个学生都说不出来。这时,一个学生说:“我是在香港出生的。”

“我也是香港出生的!”“我也是香港出生的!”……有六个学生很自豪地说自己是在香港出生的。我又问他们是哪里人,六个学生很自豪地说自己是香港人。

“不对,我们是出生在香港的中国人。”我强调了一下后,六个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是出生在香港的中国人!”

后来,我又让其他学生说:“我们是出生在大陆的中国人。”最后大家一起说:“我们是中国人。”思想教育就这样渗透进去了。

北清中学的两堂课中,两位老师提的问题都很好:一是美国的三权分立能不能移到中国来?为什么不能?为什么能?这是很好的思想教育课。二是由天津亚运会吉祥物来讨论文化的含义是什么……

实际上,在我们身边,在每一堂课上,老师只要用科学的思维,遵照学科规律去教学,那就是科学。只是现在各个学科的老师缺乏对孩子科学精神的培养,缺少让孩子发现问题的意识。希望老师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能遵照学科规律,将科学素养渗透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去。

第三,求真教育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主旋律

陶行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著名的教育理论,主张“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是陶行知先生的思想精髓,每个教育工作者对此都应该了解。反观一下现在的教育,各种流派,有点乱。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老师,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有人开玩笑: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这说的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难,也说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之重大。

从我听过的课中可以看出,如今的老师背负着太重的压力,他们既想讲好,又怕学生理解不了,在犹豫中,终于不知道该怎么讲了。种种复杂的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得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我特别希望教育工作者能看到一盏明灯,这盏灯就是陶行知先生,就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们搞科学实验,如果到最后却沦为抄袭别人论文,成了造假的数字,成了剽窃别人的科学成果,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为那是反科学,是伪科学,是假。搞科学实验不一定是真。因此,科学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不得半点虚伪。我们应该向陶行知先生学习,让教育越来越有希望。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不管有多大困难,我们一定要坚持教人求真,无论是教科学、教政治、教历史、教语文、教数学,还是教其他学科,我们都应坚持求真。

(本文根据作者在求真教育实验研究院第一期真教育大讲堂活动中的讲话整理而成,有删改。)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