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实证分析与启示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作者: 裴昌根 宋乃庆等 已有0人评论  2018/5/17 16:29:33  加入收藏

课外辅导,又称为“影子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之外进行的以学校学术性课程为辅导内容的有偿教育活动。2016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调查报告显示,我国课外辅导的市场规模现已超过8000亿元人民币,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由此可见课外辅导已然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方面。当前,随着课外辅导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上海市2017年对近7000多家课外辅导机构进行督查,发现约四分之三的机构办学不达标。如何理性认识课外辅导并引导其健康有序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因此,通过较大规模的调查获得一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把握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现状、参与的原因、学生和家长的认识等基本情况,并发现问题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引导课外辅导市场良性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已有关于课外辅导现状的实证研究发现课外辅导整体参与规模较大,科目多集中于语数外等选拔考试中的“主科”,在辅导强度方面研究者所得结论不一,在学生对课外辅导的态度方面研究也有分歧,是否参与课外辅导家长和学生的意愿都起了很大作用。参加课外辅导的具体原因较为多元,但多集中为提高考试成绩、升学等应试目的。已有研究虽具备一定的数量和成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如缺乏大规模大范围的专门调查,较少关注学生和家长对课外辅导效果的体验和看法,较少从义务教育阶段整体出发,且对乡镇农村地区关注较少。

为推进课外辅导的研究和规范管理,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及学段(小学、初中)分层选取样本,最终在江苏、山东、天津、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9个省(直辖市)选取学校开展调查。需要说明的是,已有研究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调查较多,为更好了解非一线地区的学生参与辅导的状况,本研究并未将这些一线城市纳入样本选取范围。调查在2017年寒假期间应用基于张薇研究改编的“课外辅导学生调查问卷”与“课外辅导家长调查问卷”进行。共发放3660份学生问卷,收回3331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1%。共发放3068份家长问卷,收回282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2%。本研究采用SPSS 21.0 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对课外辅导的参与规模、强度、科目、内容、方式、行为决策原因、学生体验和家长看法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

(一)课外辅导参与规模较大

如表1所示,在总体参与分布上,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占40.0%,不参加课外辅导的学生占60.0%。在城乡参与分布上,14.0%的乡镇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47.2%的城市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在学段参与分布上,35.6%的小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43.8%的初中生参加了课外辅导。其中,在小学阶段,14.5%的乡镇小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而45.4%的城市小学生参加了课外辅导。在初中阶段,13.0%的乡镇初中生参加了课外辅导,48.3%的城市初中生参加了课外辅导。整体来说,城市学生的参与规模比乡镇学生的参与规模大得多。

(二)课外辅导强度不一

本研究以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科目数量、时间安排、频率以及课外辅导的作业与考试负担衡量课外辅导强度。在课外辅导的科目数量上,学生参加1门与2门科目辅导的比重最高,共占62.4%,参加3门科目辅导的学生占23.4%,而参加3门以上的学生占14.2%。在课外辅导的时间安排上,大部分学生课外辅导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等假期,周末参加过课外辅导的学生占84.7%,寒假与暑假参加过辅导的学生分别占46.6%、37.7%。同时也有少部分学生(21.2%)在上学期间周一至周五放学后参加过课外辅导。就参加辅导的频率方面,在参加课外辅导期间多数学生(60.5%)每周参加一次课外辅导,每周参加两次及两次以上课外辅导的学生,分别占16.8% 与22.7%。在课外辅导考试与作业负担方面,43.9%的学生表示一半及一半以上的课外辅导课会设有随堂测验或模拟考试。75.4%的学生表示课外辅导会布置作业,但完成课外辅导作业花费的时间较少,每周平均用时1.36小时。

(三)课外辅导科目主要是数学、英语和语文

调查发现,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科目最多的分别为数学(68.9 %)、英语(57.3%)、语文(48.3%)。初中生参加课外辅导最多的科目分别为数学(82.7%)、英语(64.3%)、语文(35.7%)及物理(33.5%)。

(四)课外辅导内容和学校课程内容大多相近

就课外辅导的课程内容而言,49.3%的学生认为与学校课程内容大致一样,10.6%的学生认为二者内容完全一样。就课程难度而言,46.8%的学生和4.1%的学生分别认为课外辅导内容与学校课程内容相比较难或非常难。

(五)课外辅导方式以教师集中讲授为主

调查发现,在课外辅导组织方式上,84.0%的学生参加过小组或班级等集中讲授形式的课外辅导,20%的学生参加过“一对一、面对面”的课外辅导,仅有5.4%与5.3%的学生分别参加过网上在线辅导及其他形式的课外辅导。在授课方式上,大部分课外辅导仍以教师讲授为主(55.0%),其次为做题讲题(23.6%),少部分以师生问答方式开展(18.2%),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运用极少,仅占3.2%。

(六)课外辅导行为决策原因各异

●提高成绩、准备升学考试以及学生自愿是参与的主因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72.6%)、“自愿要求”(50.5%)和“准备升学考试”(47.8%);家长选择的参加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同样是: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54.3%)、“孩子要求”(35.7%)和“准备升学考试”(34.3%)。

●学生不愿意、可寻求学校教师帮助以及质疑辅导的实效是不参与的主因

调查显示学生选择不参加课外辅导的原因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自己不愿意”(52.3%)“需要帮助时会找学校老师”(44.9%)、“不认为课外辅导真的有用,能够提高成绩”(39.1%);家长选择的不参加原因中的前三位与学生相吻合,依次为:“孩子不愿意”(52.7%)、“需要帮助时会找学校老师”(34.5%)、“不认为课外辅导真的有用,能够提高成绩”(34.5%)。

(七)学生参与课外辅导的体验大多较好

在情感体验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参加课外辅导态度积极。64.7%的学生认为课外辅导激发了学习兴趣,表示自己喜欢上课外辅导课与喜欢课外辅导老师的学生比例分别为53.6% 和66.3%。仅有少部分学生(13.5%)认为参加课外辅导增加了自己的学习负担。

在学业体验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参与课外辅导使自己在学业上有所收获。86.9%的学生认为课外辅导对学习是有帮助的,87.5%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辅导学到了更多知识,76.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学懂辅导课上的内容,82.4%的学生认为通过辅导提高了其解题能力。

(八)课外辅导的实际效果、教师的责任心和教学水平是家长的主要担忧

对家长就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的担忧事项进行调查发现,担忧的事项依次为“辅导教师的责任心”(65.4%)、“参加辅导后孩子学习成绩是否提高”(62.0%)、“辅导教师的教学水平”(57.0%)、“孩子学习兴趣是否下降”(43.5%)、“辅导机构的办学资质”(39.7%)、“辅导教师的从业资格”(38.0%)和“辅导课程设置的合理性”(37.9%)。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