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顾明远、施克灿、刘可钦共话教育自信

来源:中国老师 作者: 刘立等 已有0人评论  2017/7/19 10:10:20  加入收藏

教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对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巨大的作用。在保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之上,树立坚定的教育自信,对繁荣教育事业、增强文化底蕴,都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刻地理解教育自信的内涵,2017年4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第八届学术文化节开幕式“教育自信”主题座谈——锵锵三人行活动在敬文讲堂隆重举行。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名誉院长顾明远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院长施克灿,北京市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从理论的视角出发,基于教学实践畅谈了自身对教育自信的认识,并回顾、展望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提出对理论研究者和教学实践者的期待。

教育自信与文化自信相辅相成

顾明远:当下提出文化自信的概念很有意义,尤其对凝聚中华民族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意义更为深远。文化自信能进一步深化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强化对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理解,保持对中华民族丰富文化内涵的尊崇和敬仰。虽然中国没有单一的宗教信仰,但中华美德、中华精神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文化中所包含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将持续地影响我们发展的脚步,指引前进的方向。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至关重要。树立文化自信,对一个民族来说十分必要。

但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时,不能够片面地探究古代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不仅包含古代传统文化,还应包括近代的革命文化和现代的社会主义文化。

所以,文化的内涵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还有发展的动态性。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创造新兴的文化。在建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用什么样的文化培养学生,也是教育的内涵。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去粗取精,又要推陈出新,即在选择和创新文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教育品质,发挥教育在建立文化自信方面的基础性作用。

施克灿:当前各行各业都深刻地认识到坚定文化自信的深远意义。理解教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教育和文化间的关系。教育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而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教育目标等。因此,教育和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关系。在阐明教育和文化的关系的基础上,教育自信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自信,是达到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或途径,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教育承担着文化保存、传播、选择和创新的功能。其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涉及对文化进行选择的问题。尤其面临传统文化中值得借鉴和弘扬的文化内容时,创新性发展将引领教育的新方向。

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简单地复制和回归,而是以认识为基础、以选择为前提、以沉淀为手段、以升华为目标的继承和发展模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对文化的传承和加工以及对文化的创造和升华,都将围绕教育风起云涌。树立文化自信要从教育入手。反观教育的这种自信,会成为文化自信的一块重要基石,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关系。

刘可钦:今天的学校,其内涵越来越丰富,无疑成为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一个重要场所。中关村三小一直格外重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主张用文以载道的理念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不仅能够感受经典语言之美,也能通过诗词与古人对话,观照今人的生活。

经典诗词中藏着我们的来处和去途,这就是我们主张的文化传承的精神脉络。为了贯通学生在小学期间的文化传承渠道,我们专门组织了一批教师设计、印制了12册《经典大家诵》读本。这些读本中既包含经典的唐诗宋词,又包含鲜明的革命诗词,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全面熏陶。 

以教育自觉践行传统文化教育

顾明远: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存在紧密的联系。文化自觉鞭策我们充分地认识文化的优势和不足,避免在传承和弘扬文化的过程中出现妄自菲薄或自高自大的负面情绪,从而理性地选择和创新地发展。从这一视角出发,教育自信与教育自觉息息相关。

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理解教育的不同特征,有利于我们充分地认识我国教育的优势力量,理性地看待和汲取国外教育的长处。通过这种优势互补的进程,完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涵,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不同国家的教育,不存在单纯好坏的简单论述,而要在比较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才会使比较本身存在意义,对改进我国教育有可取之处。

中华文化在经久不息中沉淀了众多优质的结晶,至今看来依旧独具匠心。例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观念,在《学记》等著作中,在新教育的时代中,依然历久弥坚,是我国的教育优势。

此外,中国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得益于我们的九九乘法表,配合中文数字的单音节发音规律,使对中国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成效显著。文化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反观美国,只有200多年的建国史,又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由主义渗透到美国民众的血液中。自由、开放的观念,影响了他们的教育制度,使得美国学生在开创新思维方面,的确有很大的优势。

相比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学生来说,由于长期屈从于教师的权威,养成了不善于思考的习惯,思维不及美国学生活跃。从文化差异的背景来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优势,同时立足本国文化制定相应的教育战略,这是比较教育的灵魂所在。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