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罗崇敏:学习力决定教师拥有幸福

来源:中国网教育 作者: 罗崇敏 已有0人评论  2017/7/16 21:42:31  加入收藏

一、人才能学习,动物只有模仿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人类社会现象。人具有三重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人的三重属性决定了学习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运动方式,只有学习才能体现人的基本属性。因为人才能学习,动物只有模仿。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发展至今,大脑越来越发达,一个人脑细胞总量已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有用其百分之几,这说明通过提升学习力,人类的丰富潜能有待得到开发。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也就是没有学习力的人。

学习力是指个人或组织学习的效能,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学习力主要包括学习的活力、学习的定力和学习的能力。考察个人学习力主要包括学习内容的宽广程度、开放程度;知识质量、学习流量、学习效率、学习品质;知识增量、学习成果的创新程度,以及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的程度。

组织学习力是人们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它能直接转化为创新成果。团队学习是将团体内知识自由流动、高度共享、相互沟通和相互交流的过程,是团队成员寻求共识和统一行动的过程,也是产生团队创造性张力的过程。

学习力的本质是竞争力、创造力和幸福力。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个人与个人的竞争,团队与团队的竞争,国家与国家的竞争,最核心的其实是学习力的竞争。只有当一个人的学习速度大于或等于社会变革的速度时,才能适应这个社会;同样当一个民族的学习程度大于或等于世界变革速度时才能适应这个世界,才能有一席之地。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五百多年来没有一项发明创造改变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们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所使用的现代化工具,都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大到飞机、轮船、火车、汽车,小到电灯、电话、电脑、手机、钢笔、圆珠笔等,更不要说高精尖技术了。提高民族创造力亟需提高民族的学习力。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乃至一个民族的幸福力来自学习力,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取决于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才是需要学习的人

为什么要提出教师学习力修炼,换句话说,为什么要进行教师学习力的修炼。我们从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职业特性和教师队伍现状来作分析。

教育因学习而生,因为学习的需要才诞生了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共生的社会活动过程。教育的本质是使人认知生命的价值,增长生存的能力,培养生活的信仰,实现人生的幸福。教育的本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建设高素质的教师群体。建设高素质的教师群体要求培养和提高教师和学校团队的学习力。学校和老师不具备相应的学习力,就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学习需要,就培养不出有学习力的学生,就不能承担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教师是一个学习的职业。因为教师是经师,是业师,更是人师。教师不学习或者没有学习力就配不上教师的称谓。教师是“学人”,是终身学习的人。学习既是教师的工作方式,也是教师的生活方式,最终是教师生命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教师的生命史就是一部现代人的学习和成长史。教师的学习力决定着教师的素质竞争力,学校团队的学习力决定着学校的创新力,决定着学校培养有学习力和创新力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考察一个老师和一所学校的水平和社会影响力,首先要考察老师和学校团队的学习力。学习力修炼是教师职业性质所决定的,是学校的的发展所必需的。

不可否认,我国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加强,教师学习力不断提升,教师的数量、质量和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但由于现行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社会环境、学校管理、教师个人等因素的影响,从中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存在不同程度的“三怠”问题,即职业倦怠、学习懈怠、生活堕怠。选择进学校工作的“三步曲”是,进编制,晋职称,升待遇。

在大学里的很多教授精力主要放在争官位,争职称,争金钱,争项目上,潜心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不多。这就导致不少老师和教授们制作了自己的“生命周期律”:三十而立,四十而盈,五十而亡,八十而葬,老师到四十岁基本获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五十岁不到就没有生命活力,没有什么追求了,灵魂基本死亡,等着八十岁埋葬自己的躯体。我们无法改变社会大环境,但我们还是有能力改变自己,改变学校小环境。怎样改变?学习,修炼学习力,提高学习力,解决“三怠问题”和“生命周期律问题”。

三、怎样进行学习力修炼?

教师学习力修炼主要是指,教师提升学习力和提高学习效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育价值的修炼过程。怎样进行学习力修炼?主要是进行学习活力、学习定力和学习能力的修炼。学习活力是学习的源泉,学习定力是学习的流向,学习能力是学习的目标。

1.学习活力修炼。教师的学习活力来自于需要、情感和兴趣。前面我们讲过,教育的本质、教师的职业和学校的使命需要给教师注入学习的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的“需要”是使命,学校的“需要”是尊严,个人的“需要”是价值,教师要时刻牢记“需要”,就会自然产生知识的恐慌感,能力的危机感,就能点燃学习激情,带来学习的动力和活力。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是爱的力量,教师要与知识建立深厚的情感,爱知识,爱智慧,爱真理,才能爱学习,才能不断生长学习的生机和活力。我们经常讲犹太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是因为犹太人爱智慧。犹太人将蜂蜜涂在《圣经》上让婴儿舔的故事,寓在让孩子从小知道知识是甜的,这是一种信仰知识的教育方法。始于兴趣,终于毅力,方能成功。 

教师要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中小学老师要全面打好“全科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要想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老师首先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修养和良好师徳情操。要“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如果失去学习的兴趣,就断掉了学习源头的活水。人不怕无知,就怕无趣。教师不但要有广泛的学习兴趣,还要有丰富的生活情趣,才会充满生命活力。

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从学习懈怠开始的,是从学习活力衰减开始的。我们想一想,如果按平均寿命七十岁算,前25天读书,中间25工作,后25年基本上是休息。我们一天24小时,8小时睡觉,8小时生活,8小时工作。也就是在中间25年工作中真正用于工作的时间只有七八年时间,一生只工作了七八年就享受了七八十年,有的享受了八九十年,甚至百多年,手摸良心想想,你还倦怠你的职业吗?你还倦怠你的学习吗?人生短暂,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小时候我睡懒觉,懒床不起来下地干农活,我母亲经常说,快起来,早死三年愁睡?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民,她却从来没有一点农民劳动职业倦怠感。可能是受父母影响,我现在还没有生活惰怠,还没有学习倦怠,大脑还没闲下来。

2.学习定力修炼。教师学习定力修炼,是学习的坚定性和意志力的修炼。教师对学习的心理和态度应该是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博览群书,潜心著述,有所成就。学习无定力,会心生旁骛,意不在学,沽名钓誉,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学习定力的修炼主要是学习信仰、学习习惯和学习目标的修炼。树立学之信,习之仰,崇尚学习,敬畏学习,把学习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信念,作为履行教师工作的信誓,作为教师生活的信条。除了爱和信仰的力量,还有一种伟大的力量,就是习惯的力量。要将学习变为一种思维习惯、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方能修炼出学习的正果。我们要活在自己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里,就要有学习和生活的定力,做真实的自己,面对真实的世界,求取真知和真理。不要怕争议,争议的东西才有生命力,不要活在別人世俗的眼神里,要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这就更需要学习定力的修练。

3.学习能力修炼。一般来说,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习的感知力、记忆力等的修炼。这是学习力的基础因素,也是学习力的效能结果。但我今天讲的学习能力修炼主要是感知力、反思力和转化力的修炼。所谓感知力,就是对知识充满好奇心和敏感性,对新知识、新事物要有“猎奇心理”,不让它擦肩而过,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及时获取它。所谓反思力就是要用质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对待学习的内容;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和教学实践经验,既是学习也是提升学习力的过程。

孔子说过,“一日三省吾身”,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不经过检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疑和反思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又是神圣的职责,更是高尚的品德,要把它作为学习力修炼的永恒主题。学习转化力的修炼,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摄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价值。这是学习的根本目的,也是对学习效能的检验尺码,是对学习力评价的基本标准。

亚里士多德说过,“有和无是同样的,本质在于变”。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以学促变,转变观念,转变行为,转变方法,提升自身素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转化。老师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运用在培养人的全过程中,使自己的知识传承变为学生的创新智慧。

4.组织学习力修炼。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资深教授彼得·圣吉1992年面世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获世界企业学会最高荣誉开拓者奖,被称为当代最杰出新管理大师。他在对企业研究过程中发现,“在许多团体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在120以上,而整体智商只有62,是因为组织的智障阻碍了组织的学习和成长,使组织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侵蚀甚至吞没了。”圣吉对企业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我们学校。所以学校要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学校组织学习力,学校组织学习力包括教师的学习力、学生的学习力、校领导的学习力。有学习力的校长才能建设有学习力的教师队伍,有学习力的教师和教授才能培养出有学习力的学习和人才。

修炼学校组织学习力,对于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老师之间、行政与教学之间的信息对称、经验交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学相长,科研创新,提高组织整体学习力和创新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学校应该成为天然的学习型组织,“不让一个老师的学习力衰减”,应该成为提升组织学习力的共识和目标。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力修炼的环境和条件,鼓励和促进教师自学、互学、网络学习、培训学习、考察访问学习等。教师要把学习力的培养和传承作为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学生传授学习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加强学校组织学习力修炼,提高学校整体智商、情商和责商,学校就能全面肩负起教育使命和办学责任。

(罗崇敏,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和中国社科院硕士研究生班运用社会学专业毕业,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博士。)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