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 李亦菲 已有0人评论 2017/6/27 22:56:24 加入收藏
李亦菲,中国教育学会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研究中心理事长
创客运动对教育的影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
随着创客运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编程、开源硬件、3D打印与激光切割等数字制造技术对课堂实践和学校改革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2008年,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布里克斯坦(Paulo Blikstein)启动了“Fab Lab进校园”(FabLab@Schools)项目,创建了第一个教育学院内的微观制造实验室。
2011年,布里克斯坦在斯坦福大学召开了首届“Fab Lab进校园”项目大会,吸引了全球众多k12教师参加。这些教师后来成为了许多学校创客空间的领导者。
2009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教育创新大会上呼吁:“每个学生都应成为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
2012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未来4年将在美国1000所学校引入创客空间。同年,非赢利性组织Maker Ed设立了“创客教育计划”,旨在为教育者和教育机构提供培训、资源和社群支持,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对STEAM的兴趣、信心和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创客。
在这一背景下,美国众多中小学校开始实施创客教育,将“基于制作学习”(learning by making)或“以创客为中心的学习”(maker-centered learning)视为学生真正需要的学习方式。
《2016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将“培养编程素养”和“学生成为创客”列为未来1-2年内驱动学校教育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素。
该报告指出,世界范围内的学校都在发生变化,学习者不仅是课程内容的消费者,更以知识创造者的身份探索相关主题。
为了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知识创造者,教育工作者需要给学生提供在制作中学习的机会,并利用数字技术捕捉和存储学习过程的证据,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产品和流程。
显然,在创客运动的背景下,一种以创客为中心的、基于制造的学习方式正在成为教育改革的新热点。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