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

来源:不详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6/25 22:14:22  加入收藏

孙云晓,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

家校合作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个原则,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家校合作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孩子健康而全面的发展,其途径之一,就是提升学校教育水平,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并促进两者密切的合作。

那么,家校合作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家校合作的方向,不是把家庭变成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积极促进家庭的建设,因为美好而具备完整功能的家庭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校合作需要体现“四个尊重”和“四个要”的基本准则。 

1. 四个尊重

第一,尊重家庭教育的规律和特点。

作为学生的父母,配合与支持学校的工作是完全必要的,同样,作为学生的老师,尊重与支持家庭建设与家庭教育也是必要的。要看到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历史更悠久,内涵更丰富,方法更多样,影响更深远;要懂得家庭教育的天然优势是亲情的连接与情感教育,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有巨大的影响力;要明白家庭教育的独特魅力是生活教育,而生活教育是对孩子最有益的教育。

今日中国有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问题,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有一种反生活、反教育的倾向。很多父母这样想,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别的什么都不用他管,这就是反生活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家校合作要呵护、给予、尊重、支持和利用,而不是忽视、消解和扭曲。

第二,尊重父母的主体责任。

忽视父母的主体责任和地位是家庭教育难以奏效的重要原因。目前的家校合作中,学校对父母教育权过度干预的现象很普遍,很多父母成为老师的助教,家庭成为第二课堂,这些都是需要改变。只有确定父母主体地位,激发父母的潜能,他们才可能履行主体责任。

第三,尊重儿童的权利。

这是新家庭教育的基石,特别是需要注意的,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严重侵犯了儿童的睡眠、运动以及娱乐的权利,误导和扭曲了家庭教育,如何维护儿童权利,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业压力,都是家校合作所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问题。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尊重儿童的参与权,让儿童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意见,也是一个被普遍忽视的问题。一切与儿童有关的事务都要听取儿童的意见。

第四,尊重家庭的传统与个性。

家校合作推进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共识,并且可能采取一些统一的计划与行动。但是,家庭是社会最小的细胞,也是最为活跃的细胞,因此在文化背景和发展经历不同的影响下,往往有自己独特的传统与个性,表现千姿百态,这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家校合作推进家庭教育,尊重家庭传统与个性,要注意总结和发现家庭的成功经验,而不是忽视个性、强求一致。

2.“四个要”准则

第一,坚持寻找最美家庭。

第二,总结优良家风家训。

第三,提高父母的教育水平。

第四,给予家庭更多的支持。

只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教育不是父母们都围着学校转,积极到学校做志愿者,完成孩子的学业,这并不是家校合作成功的表现,我们一定努力要让家庭越来越有魅力。那么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呢?好家庭教育有三个标准。 

第一,家庭生活富有魅力。

第二,家庭有良好的关系。

第三,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认为这是新的三个标准。希望在家校合作中能够破这个题,不断探索。

(根据孙云晓在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家校合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