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朱小蔓:生命教育难吗?其实你每天都要在做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朱小曼 已有0人评论  2017/4/24 13:48:02  加入收藏

您知道吗?作为一名老师,您每天都在做着生命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与生命相互影响的关系,您的一言一行,您的每一堂课,您的一个微笑、一个皱眉,都在影响孩子对生命的感觉。

要做好生命教育,老师自己首先应该要爱护、善待自己的生命。正如朱小蔓教授所说的,“只有当老师们自己理解了生命,他才会对生命有感觉,对生命的领悟力才会得以提高……生命教育才会更有力量、更有感染力”。

一、对孩子生命的呵护就是不要压抑孩子活泼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渐渐兴起的。有人问我对生命教育是怎么理解的,我一般都会说生命教育有宽泛意义上的生命教育,也有专指意义上的生命教育。宽泛意义上的生命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弊端。一些学者和中小学老师也已开始有些警觉。

比如南通的李吉林老师当时就提出情境教育,她认为不能让孩子在符号中学习,不能让学生在抽象概念的学习面前压抑了自己活泼的生命,所以他希望设置一个情境让孩子将活泼的生命展示出来,并在活泼的生命展示中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道德感、发展审美感。所以,对孩子生命的呵护就是不要压抑孩子活泼的生命,要认真保护孩子们的生命,让他们的人格健全地发展。

我于1989年开始做情感教育论纲,在80年代中期开始做道德情感研究,这些都是针对生命教育中的情绪情感领域,主要研究怎么把正向能量发挥出来,怎么化解负性的东西。

除了我以外,国内还有一些学者在研究生命教育。比如广东的郭思乐老师提出的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的生命为本。又如,叶澜老师20世纪90年代末提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也被认为是生命教育的一次召唤。

很多学者和一线优秀教师都不约而同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说明生命教育其实就是一个指向,指向关心、呵护学生的生命,让生命能够完整而真实地发育起来,我把这种教育理解为宽泛意义上的生命教育。

我讲的专指意义上的生命教育主要是21世纪以来开始兴起的专门谈生命问题的教育。比如说怎么认识生命?为什么要珍惜生命?在珍惜生命的基础上我们怎么善待生命,活出自己最好的生命?这一系列关于生命话题的讨论都是为了孩子的生命,为了孩子健全地成长。

二、要教育孩子对他人的生命和对自己生命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首先,我们应从认知上探讨一下生命教育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生命是值得珍惜的?我们可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去讨论生命为什么值得珍惜,为什么来之不易,因为生命经过了亿万年的演化,从物种遗传的进化到生命的演化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脑是怎么形成的呢?人脑的进化分为三步,先是爬行动物脑,然后是哺乳动物脑,最后才是额叶皮层这个脑。人有了皮层脑才使其区别于非人类的动物,人才可以有高级情感。

人的生命为什么是这样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情感,那么丰富的情感,为什么人产生负性情感时其生命特别没有力量,为什么人产生积极情感时其生命这么旺盛,这么活泼,年轻老师为什么比年岁大的老师有活力,为什么我们就该信任年轻老师?这些都是一种对生命的认知。我一直认为师范学院在培养教师时应当加强学生对生命的认知。

生命的孕育和诞生也很不容易,每个生命都是不一样的,具有独特性。哪怕是双生的孩子也有不一样。这多么独特多么神奇。而且人生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又不能永恒,所以从时间维度来说,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从空间维度来说,生命是交错的。

比如跟他人的关系,跟群体的关系,跟万事万物的关系,你得在各种事物各种关系的格局中把握好自己的生命,那就是生理意义上的生命要在社会中有社会伦理的生命、精神的生命,你还得不断超越自己,不断追求精神的内涵。所以生命教育可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无论你从哪个维度去分。

人家常常会问:你说的生命是哪个维度?我就让他们看看陶行知先生怎么说:每个生命首先活出真生命,千教万教教人做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命是真的,你不能弄假的,不能说假话,不能做假事,不能违背良知,所以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的生命,然后才是一个活泼的生命。

教育培养的是活的生命,这个生命还应该是完整的生命,所以仅从陶先生的教导来看,就可以归纳出生命教育的维度有真生命、活生命、完整生命。你也可以从多种多样的维度去划分,也可以说物质生命、肉身生命和精神生命,还可以说生理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但是大体上我们都是指人要有一个真实的生命。在真实的生命基础上,我们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后我们才能够分析、介入社会的工作,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我们还要涵养自己的精神。生命教育应该体现完整性,不能只说某一个方面。

既然生命教育包含完整的一面,那么无论你从外延上去谈,还是从内涵上去谈,无论你用几分法去谈,它总是包含这么多。我们对他人的生命和对自己生命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期望。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