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卡尔·雅斯贝尔斯:教育是对命运的体验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3/24 10:04:31  加入收藏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谈及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广为流传的是那句:“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似乎说出了教育的部分特质:教育在许多时候就是一种唤醒、一种体验、一种影响。

  一、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认为,人们只有通过个人的独特体验,才能回答关于个人本质和存在本质的终极问题。雅斯贝尔斯1883年出生于德国奥尔登堡城,童年时代在佛里兰岛的大海边度过。宽阔而清洁的海滩、辽阔而壮美的海面及其各种生物,令他如醉如痴:“大海就是不言而喻的生活背景,即无限的当下。波浪无穷无尽,没有一种波浪同另一波浪相似。”要想走近雅斯贝尔斯,恐怕必须跟着他去看看大海,观观潮汐,听听涛声,望望明月……

  斯贝尔斯关于教育的论述主要在《什么是教育》和《大学之理念》中。

  他眼中的教育,指向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

  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只有“人的回归才是教育改革真正条件”。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某一方面或只具备某种技能、能力、意识的人,而是培养“有教养的人”。这种人的高明之处,是能将观念的形态、活动、价值、说话方式和能力等构成整体。

  交往,是人类文化传递的有效途径,并在交往中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人类的所有交往,往往基于双方的对话,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在交往中,人们既能通过教育理解他人和历史,也理解自己和现实,从而不至于成为别人意志的工具。对教育者而言,尤为重要的是始终保持对“训练和交往”“教育与照料、控制”的边界意识。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训练”仅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而教育层次更高,其表现为人与人精神的契合,并使文化得以传递。

  但很少有人意识到的是,训练在现实生态中往往架空了教育职能,甚至走向强控制的极端。

  我们的麻烦在于,多数教师无动于衷于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况,对其颐指气使,耳提面命,很难平等相待,更妄论以心交心。

  在此情况下,我们多以“机械的、冷冰冰的、僵死的方式去从事教育工作”,往往忽视了人与人的交流与互动,习惯于以上对下的灌输与训诫,很少在照料与培育上花气力,即便是人们常常挂在嘴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是为了控制和回报,我“爱”你,你必须感恩戴德,必须回报,至于职业伦理那是完全可以忽视的。

  这恐怕也是因为上述概念混淆的原因所至。

  二、真理是人们对命运的体验

  谈及真理,雅斯贝尔斯以为其不会简单地存在于个体生命的“直接性”中,而须在一定时代的人们身上重新培植生长。这种生长,是通过个人在团体中的自觉行动而缓慢开始的。

  真理是人们对命运的体验,绝不是凭空想象的,更不是靠别人灌输的。

  由于每个人的遗传、家庭生活以及人生经历的差异,每个人对真理的把握又是个性化的。但这个性化的体验又是离不开团体合作的,是需要在某个团体内联动的。

  这大概就是今天人们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吧。这合作与探究的过程,就是体验,就是不知不觉的陶冶。你对我的,我对你的。

0
0
关键字:教育 命运 体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