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不能放任野蛮读经:引导经典教育健康发展

来源:《探索与争鸣》 作者: 柯小刚 已有0人评论  2017/2/20 14:57:24  加入收藏

  “老实大量纯读经”为什么会发展出如此反传统的读经方法?恰恰是因为他们过于急切地想要反对现代性,反对西化,但又不了解现代性,不了解西方。这可以说是“义和团心态” 在当代民间国学文化中的表现形式。相比之下,面对现代性和西方的压力,真正符合儒家传统的反应首先是学习和了解西方,然后与西方进行深层对话,形成对现代性的建设性批判,以一种和而不同的态度参与到现代化的批判性建设之中。熊十力、梁漱溟、马一浮、钱穆、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现代新儒家就是这样做的。在近现代中国的仓皇失据中,他们从容发挥经典义理,从文化生命的深层根源出发思考时代的问题和未来的命运,表现了儒学“通古今之变”的博大胸怀。以他们为参照系,今天的人们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老实大量纯读经”的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最终却只能导致越来越急迫、越来越激进、越来越极端的生命形态。这种形态虽然跟上了“更快更高更强”的现代性节拍,但终究是不可持久的。

  经过百年艰苦卓绝的现代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当代中国主动回归了文化生命的自觉,想要重建和倡导一种更加健康的人类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圣人的经典中昭示了几千年,也在中国人的历史中探索了几千年。在这个时候,重建从容涵泳的学术生活成为学者的时代任务。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们看到了很多学院学者汲汲于自身利益,浑浑噩噩,无所担当;民间读经运动如火如荼,狂热愚昧,胡乱担当。今日教育的困境,无论“体制教育”的庸俗化、实用化、工具化,还 是“民间读经教育”的愚昧野蛮、狂热迷信、盲目排外,皆源于面对西方现代性的仓皇失据。盲目媚外和盲目排外、盲目现代化和盲目反现代化,观点貌似对立,但共同分享了现代意识形态的精神气质。这两种流行现代病的形成,都是放弃传统文化经典教育造成的恶果。

  “读经理论”中的伪儒学和伪科学


  笔者在与“读经理论”信众的辩论中,曾深入学习研究其“理论要点”。最后,我终于领悟到“读经理论”确实是像他们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最高明的教育”,也就是说,是超越了教育的教育,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种“教育”。“读经理论”滥用“天命之谓性”和“良知良能”,为他们提倡的“纯背诵、不讲解”做“理论论证”。所以,从《中庸》出发,我们确实可以说“读经理论”是“自诚明谓之性”的最高理论建构,远远超过了“自明诚谓之教”的繁琐平庸;是“天命之谓性”的大道至简,远远超过“修道之谓教”的支离事业;是“诚则明矣”的“性之”过程,远远超过“明则诚矣”的“诚之”过程;是“诚者天之道”,远远超过“诚之者人之道”;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的气象,远远超过“择善而固执之者也”的学者格局。

  不过,我们很快就会升起疑问:如果儿童都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圣人,还需要什么教育呢?确实,“读经理论”的所谓“最高明”、“最高智慧”不就在于它从根本上终结了任何一种“教育”的必要性吗?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古今中外所有“教育理论”,尤其是超越了《中庸》所谓“自明诚谓之教”、“修道之谓教”的“庸俗儒家教育理论”,上升到“小朋友跟我读”的“六字真言”高度(这是“读经理论”最主要的创新点,影响巨大),它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不中不西不古不今”的伟大创造。只有建立在这种狂妄自大的愚昧自信之上,才有可能放手发动“阿猫阿狗”,“多快好省”地建设读经学堂,只需要读经机、不需要老师就可以批量生产“治国平天下”的大才。如此看来,“读经理论”确实有可能“代表了人类智慧的最新高度”。在如此高明的智慧面前,“读经界” 流行的“两个凡是”确实有可能是对的:“传统儒家教育思想中,凡是符合王财贵‘读经理论’的就是符合人性的,可以吸收;凡是不符合王财贵‘读经理论’的就是违反人性的,应该抛弃。”不过,如此一来,“读经理论”根本就不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继承者,这一点应该也昭然若揭了。既然如此,“读经理论”仍然披着儒家和圣贤经典的外衣来招徕信众,就是不诚实的行为了。

  不仅滥用“儒学”,“读经理论”的不诚实和混乱还表现在对“科学”的滥用上。“读经理论”在对科学的无知中混合了对科学的崇拜和对科学的蔑视,由此形成一种伪科学。“右脑深度开发科学”、“深度记忆与知识理解相矛盾定律”、“儿童吸收性理论”、“儿童关键期假说”、“共振读经原理”等一系列伪科学,构成了“读经理论”的基础论据。就是依靠这些伪科学,“读经理论”可以自诩“超越古代私塾”,建设“现代私塾”,为中华文明的复兴“培养大才”。读经从空想走向科学,从此有了客观规律的保证,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为万世开太平”。

0
0
关键字:放任 野蛮 读经 引导 经典 教育 健康发展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