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学校管理变革的方向是什么?

来源:中国教育学会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11/18 10:44:57  加入收藏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委员会年会在岭南师范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管理变革”议题。

  缘木求鱼还是放水养鱼?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北京市教科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褚宏启也提出创新能力之于国家、之于个人、之于教育异常重要。

  一、创新能力决定国家命运

  创新能力对国家很重要,决定国家命运。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个发展新理念,把“创新发展”排在首位。明确指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截至2016年10月,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共25人,从2000年至今,日本出现井喷态势,而中国只有1人。

  二、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创新能力对个人很重要,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是21世纪核心素养的最集中体现和巅峰表现。

  21世纪更加复杂、多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对这种变化,学生更应由知识的存储器转化为知识的处理器;由单纯掌握应试技能转向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摒弃机械记忆,训练高级思维。

  三、创新能力关乎教育转型

  创新能力对教育很重要,培养创新能力是教育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的需要。

  由于过度追求升学率,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不足,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以分数为本的教育导致了人的异化而不是人的解放。 

  我国教育需要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过于重视分数转向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管理如何变革?

  创新当是首要方向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治理变革、学校制度变革、学校教学体制、创新人才培养在‘十三五’时期更加重要和突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马宪平教授认为,要不断深化基础教育“供给侧”改革,突破单一的课程供给、资源供给、考试评价供给,形成丰富、多元、可选择的新供给侧结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主任、博士生导师袁振国认为创新人才培养日益紧迫,而创新人才成长的关键要素是自由宽松的环境、兴趣与执着、跨学科学习。要办有选择的教育,营造一个宽松、多元的环境,使各种人才能够自主自发地有选择性地成长。

  四、创建具有内生力的新样态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提出,未来学校的竞争力来源于内生的原创力,要创建“新样态学校”。

  何为“新样态学校”?

  “新样态学校”旨在突破以往的学校发展方式,强调立足本土文化和自身基础,走内生式发展之路,其创建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原生态,去功利,致“良知”,止于“至善”。

  如何创建“新样态学校”?

  “新样态学校”强调:办学者必须把学校当成一个真“我”,时刻做审辩式的哲学思考:“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为什么出发?我要走向哪里?”从而科学规划愿景,适时调整方向,尽快付诸行动,创造“一切都不曾重复,一切都独一无二”的教育格局。

  内生性是新样态学校的关键。学校内部教育体系仅由纯粹教育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不受外部环境、各类政策因素(如经费投入、办学资源、招生政策、督导检查等)所左右。因而要提炼办学理念、确立发展主题、构建体系框架、创新实施载体、发展特色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妙。

  五、“五个解放”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路径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就要做到五个解放,即,解放校长,规范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解放教师,规范学校与教师的关系;解放学生,规范学校与学生的关系;解放家长,规范学校与家庭的关系;解放社区,规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使理智获得自由,从而产生独立的效用,即把人的头脑作为一个独立器官予以解放,使之发挥它的作用。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是要解决学校利益相关方的合作治理问题。为学校制度注入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管理特性,或者说,建设具有现代性的学校制度,即有民主、法治、开放、科学、人文等特性的学校制度。 

  校长的权利问题

  校长的权利不是无限权力。无限权力必然承担无限责任;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校长必须学会让渡和分享权利。权力总是与责任相伴随的,可以说,让渡权力,就是建立一种责任分担机制。让渡权力,就是让渡信任。

  必须革新校长的权力观和领导观。在学校管理中,要破除长期以来存在的校长喜欢自己说了算的个人权威主义领导观,建立一种新的集体主义的领导观。 

  坚持由直接利益相关方行使管理权。权利必须归位。学校的权利给学校,老师的权利给老师;家长的权利给家长。

  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既然创新能力是核心素养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褚宏启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创新型的人格,还要改善评价与管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开设专门的思维课程,并在各科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系统地向学生讲解这些批判性思维的技能、方法和知识,并提供具体的案例或范例。要尽可能系统地、详细地介绍这些技能的构成要素、基本属性和运用程序。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应用这种技能方法。

  改进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老师巧妙提问题——“苏格拉底法”(产婆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可以引导学生自由提问题,所涉及的问题常常是由书本或讲课激发出来并且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被称为“无知性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辩论,这可以使学生从多种角度看问题,鼓励学生对回答问题的各个视角的优缺点进行开放性讨论和批判。

  培养学生的创新型人格

  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信心,激发其创造力,提高自我效能感;推进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

  改善评价与管理

  完善学生素质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应试教育”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阻碍,不再“只以分数论英雄”,把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考评内容。

  加大奖励和激励力度,强化创新能力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和家长)的外部动机水平。 

  在学生管理中,推进民主管理和授权型管理,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给学生提供多与“异质他人”交流的机会,多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良好的人力支持、智力支持,财力物力支持,以及家庭和社会舆论支持。 

  七、培养创新人才要“以文化人”

  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海鸥从本校的办学理念出发,提出创新人才培养,要重视以“以文化人,以景育人” 。

  他认为办大学,最重要的是办氛围。在人心浮躁的今天,一个能净化心灵的优美校园环境,对转变学生气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境界,特别是培育学生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 

  高水平大学应有与之适应的高品位的校园景观。理想的校园景观,应彰显大学使命和中国特色,与大学精神本质一致,延续大学的传统,展示大学的理想,体现大学的气象;不是为了追求奢华、复杂,不是远离天真,而恰恰是重新靠近它,还原其简约、单纯与天真的本色。

  以景观来表达大学的使命,延续大学的传统,展示大学的理想,体现大学的中国特色乃至中国气象,从绿化到美化到文化、再到教化,将大学校园变为文化校园乃至教育校园,实现“人在哪,教育在那里”;“景在哪里,教育也在那里”的理想境界。

  (以上内容根据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6年年会暨学术委员会年会专家在会上的发言提炼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