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名师是“打造”出来的吗?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11/1 8:30:28  加入收藏

  为什么“打造名师”后面都要追加一个“名学校”呢?

  “要打造一所知名的学校,需要一批在本学科教学中具有一定声誉和权威的教师支撑,因为有名师,才有名校。”

  或许,老师们对于“打造”一词质疑的背后体现的正是他们对于“(教师培养)一定要抛开通常的行政思维,……从行政思维转向专业思维”的希望。

  “打造”出来的名师,会不会是一些削足适履、缺乏个性的老师?

  “名师‘打造’是不是违背人的成长成才的规律?”也成为了很多老师质疑的理由之一。“学生的学习是有规律的,老师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但这种规律绝非是要把老师培养成利用模具铸成的‘千篇一律’的‘名师’。”

  “难道要把老师像机器部件一样放在车间流水线上被打造吗?一个活生生的老师,有血有肉,却要被放置在流水线上被规范的利用模具来打造出一个名师来。”很多老师都有着这样的质疑。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机械化的打造呢?

  也有老师给出理由——

  “我之所以说老师被机械化的放在机床上打造是有根据的。如果想成为名师,一个老师刚参加工作,他必须争取评‘教学新秀’,然后评区级或者县级教学能手,然后才有资格评市级省级。学校如果刻意‘打造’一个教师,会把更多的机会都给这个老师,更多的荣誉都给他,然后给他‘打磨’课堂,给他‘规划’教学教育人生……结果会是这个老师不得不削足适履地去配合有关领导的打造,每一次展示课每一次汇报课,每一次班会课,都要按领导的要求统一口径,于是会导致这个老师的个性磨灭,自由丧失。甚至在人际关系和生活中也会让这个老师‘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如此一来,这个老师即使‘名利双收’了,他也会孤独的感受不到半点真教育真教学的幸福感。学生也很反感,因为每次授课都是一种刻意的教学行为,课是做出来的,不是自然的流露和水到渠成,是预演过很多次的熟悉的新课。如此打造的‘名师’很难称之为真正的名师。”

  打造名师让更多的年轻人有了机会,但也有了功利之心。“教学公开课,班会课等都带有明确的功利性目标,开始计较获奖,计较名次,想为自己和学校建功立业,想在教育的圈子里一夜成名。当我们怀着这样一种心态,想静心研究教学思考教育从容不迫地做教育,想耐得寂寞做真正的教育,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来,“教育心复杂并且浮躁了。”

  当名师的名只停留在“名师证书”上,他们的社会影响力究竟在哪里?

  “某市评选的某些名师,除了拿到一纸证书外,本地同行很少知道他们究竟哪里有名。”

  “某个名师常以‘国家级’名师自我炫耀,喜欢四处作报告,内容却没啥新意。在结尾时,却几次三番让大家记下他的联系电话和地址,说,需要多少书请在回执单里写清册数。听讲的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名师的那些天花乱坠的讲话,不过是为了达到卖书的目的。”

  “某些名师借助名师的标签,四处活动,挣外快,这不是把名师硬生生搞成了‘狗皮膏药’吗?”

  ……

  对于一些已经成为“名师”的老师,人们却很难敬重起来。

  显然,人们所推崇的名师应当是那些“社会公认的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的教师。他们长期扎根于教育教学第一线,有专业可授,有学问可传,有教育教学思想可以研究。这样的名师,在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均不同程度超越了前辈和同行,都对各自的术业有或大或小的创造性贡献。他们通过授业实践或自己的著述,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和事迹。”

  但“从本质上说,这样教师的成长是一种个性化成长,这种成长是他人无法模仿也模仿不了的,更是任何人打造不出来的。”

  李镇西在文章中写到了自己和吴非的一段对话。

  “他说(指吴非):‘人才不是培养出来的。我就不是谁培养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我认为,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所谓‘生长’是生长者自己的事。陶行知是谁‘培养’的?晏阳初是谁‘打造’的?还有斯霞、钱梦龙、于漪、孙维刚……不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吗?作为校长局长,如果一定要说‘培养’,那么这‘培养’的含义应该是尽可能给‘苗子’以自由宽容的人文环境——形象地说,就是尽可能提供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然后就让年轻人自由自在地“生长”吧!既不要吹毛求疵,横加干涉,也不要指手画脚,过度关照,更不要揠苗助长、豪华包装、大肆炒作。只有最朴素最宁静的田园,才能长出最肥美的庄稼。”

  老师们呼唤的成长路径究竟是怎样的呢?

  名师应当是思想者,要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说到名师成长, 总是想到李吉林。这位从小学教师里走出来的儿童教育家, 身上藏着名师成长的密码。她曾说:‘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者, 但我觉得, 即便是小学教师, 也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教育主张, 那么, 我就可以大言不惭地说, 我是一个思想者。’”一位老师在谈到名师成长时如是说道。

  的确, 没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很难说一位老师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 更不能说是教育家。”

  看来, 教学主张, 是名师成长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它关乎名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 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主张有多重要?

  “教学主张是名师成熟、成功的核心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表达着教师成熟的程度和专业发展的深度。”

  “教学主张是名师产生和保持影响力的重要原因, 是具有影响力的名师与一般名师的显著区别。”

  “教学主张是名师教学风格的内核。”

  ……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实践路径,在教学实践中萌生自己的教学主张,借助理论学习,边做边学,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二是理论路径,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提出自己的教学假说,借助先进理论和大量的实验验证,完善和发展自己的教学主张,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无论是实践路径和理论路径,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教学主张的创新性和实效性。”

  “被发展”还不够,“自主发展”更重要

  “人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外部力量,更需要自身内在的力量。显然,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心才是变化的根据。”有老师在谈到名师成长时,这样分析,在他看来,名师的成长除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外,教师本身的内驱力才是更重要的因素。

  名师的成长的确需要这种“发展自觉”,而这种自觉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追求。

  “有理想才会有未来,人的可能性总是活在梦想之中。教师要有自己的梦想,在美好的憧憬中才有了前行的动力。”

  平静从容不浮躁,这样的成长更踏实

  “我很敬佩一些名师和他们的成长之路,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想为教育和教学干一些实事,心态平静而从容,不浮躁。专心致志地安静的去做,心里并没有什么杂念。静下心来,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他们潜心于教育教学本身,而没有老想着‘获奖’和‘晋升’。这就是他们的淡定,他们的沉静,他们的朴素。”有老师这样说。

  的确,李镇西在文章中就在怀念以前的学校。“假如当年校长要刻意‘打造’我,把那么多的机会、那么多的荣誉都给我,然后给我‘打磨’课堂,给我‘规划’人生……于是我不得不削足适履地去配合领导的打造,每一次展示每一次汇报,都得按领导的统一口径,都得服从‘学校大局’,于是个性磨灭,自由丧失,同时又孤峰卓立遭人嫉恨,如此一来,我即使‘名利双收’了,也感受不到半点教育的幸福。”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