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中国学生是如何丢失创造力的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项贤明 已有0人评论  2016/8/4 19:31:37  加入收藏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十三五规划提出以来,创新一直是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创新的时代,要回答“钱学森之问”,就要找到中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方法出路。

  给予学生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很多老师忘了,教育活动是让学生理解原理,“记住就能过关” 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学生失去创造力。应通过招生制度和教学观念的变革,让教育活动回归其本来目的。  

  学业负担阻碍创新伪命题

  讲到创新,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诺贝尔奖,这是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的一个“心病”。截止到2014年,日本拿了20个诺贝尔奖,今年又有人得奖。巴基斯坦也拿过一次诺贝尔奖,在科技领域的获奖数量和中国相同。这确实很让中国人着急,大家都在追问:中国的教育是哪里出了问题? 

  某些专家认为,中国孩子创造力低,是因为负担太重,怎么可能有创造力?这种负担是高考导致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减负”,要改革高考。 

  但是,“减负”解决不了培养创新人才问题。一个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应该受到鼓励,孩子学得多我们应该高兴,怎么成为了负担?实际上,学业负担是一个虚假的问题。知识多了不可能是创造力减弱的原因。 

  中美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不一样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国学生和美国学生有个明显的差异,就是学习方式不一样。中国的孩子认为笔记太重要了,记笔记,背笔记,考笔记,如果这样学,大学何必上四年呢? 美国学生似乎不认真,不但不认真记,还不断地举手,说教授,这个地方我跟你理解得不一样啊。 

  课后的情况截然相反。美国的老师,每堂课上完都要给学生开一百多条书目,里面既有论文又有专著。我当时发现,很少中国孩子在图书馆里看书,中国孩子告诉我,我们不去看书,看那个干嘛,考试又不考那个。 

  谈到中国人对于美国学生的印象,美国学生反问到:谁告诉你美国人不认真学习啊?我们不认真学毕不了业,不认真学找不着工作!所以只有一条路,拼命学。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我们发现,学习目标不一样。中国孩子学习目标非常明确:考试过关,答辩过关,不管我以后能做什么。美国公司雇主可不在乎这一套,他们只有一个标准,能帮我挣钱,我就聘用你。中国孩子学一门考一门丢一门,美国人却在学习中不断讨论为什么要学这个,这个要怎么用。 

  多元课程与开放的发展空间才能培养创新力

  慢慢的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很多创造力高的孩子,他们中小学都来自非公立学校,如私立学校,特许学校,教会学校等。当我们看到私立学校的课程的时候,我们震惊了。我下载了一份普通私立高中的课表,用A4纸打印下来,竟然一共印了111页。 

  微积分这门课,中国80年代下放到高中,因为太难曾被取消过一段时间,现在拿回来,又被学生抱怨太难。这是因为学校让班上每个学生都学微积分,它就难,只让班上的数学尖子去学,它就简单。美国高中一些数学天才在高中阶段就可以继续学大学的数学课程,高中老师不能教,就送学生去旁边的大学去学,将来去任何一所美国大学,这个学分有效,不用再修了。 

  一个美国私立高中,会开地球与空间科学这门课。美国的高科技实力绝对不是“减负”减来的,能造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是靠美国人从小拼命学来的。思科微软证书是我们大学计算机系学生毕业要考的证书,美国高中生就可以考。 

  这些课程给了孩子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完全开放的教育支持。什么是开放,就是上不封顶,而且给学生丰富的选择。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学,将那些有应试科目之外的天赋的孩子排除在外,我们能说中国教育是公平的吗? 

  创新型人才的产生需要宽容的文化氛围

  在我们以往的学校教育中,有的老师把不是道德的问题转变成道德问题去压迫学生,迫使学生去臣服于教师这个权力中心。 

  我多年前去给一所高中的老师讲课,发现他们学校的德育主任站在门口,拿把剪刀,一脸严肃。为维护校纪,男孩子头发不能长过耳朵,违反规定者要被当众剪掉头发。我当时不高兴,对德育主任说,你要知道,这种惩罚方式是文革的时候才干的事儿啊!更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的头发长了5公分,他道德就短了5公分呢?多少长度的头发是道德水平最高的? 

  对权力中心的臣服,慢慢的让我们的学生习得了一种可怕的学习方式——像录音机那样去学习。从小学到大学,不断的训练,我们的学生这样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我们把学生训练成录音机,还让他去创新,怎么可能呢? 

  西方人也并非生来就宽容,宽容的文化氛围是现代化的结果。越是现代化,对文化越宽容。美国学者通过分析,建立了衡量美国不同地区文化宽容情况的“容忍指数”。为什么美国西部集中了更多有创造力的人,因为美国西部的文化更宽容。 

  自由对于创新是最重要的。教育过程一直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创造自己的过程。给予学生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项贤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

0
0
关键字:中国 学生 创造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