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文东茅:个性化的综合评价是公平且高效的

来源:不详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6/7 21:59:48  加入收藏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各位嘉宾好。今天的主题是面向未来、面向希望的。对高考,大家评论比较多的是唯分数论。现在我们的高考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唯分数论走向了综合评价的阶段。今天想讨论的话题是面向未来2030年、2050年或者2080年我们的高考还是综合评价吗?那个时候高考应该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个问题,我有三个简单的结论,我先说完。

  第一个观点,我觉得唯分数论是统一化的评价,是低效而且不公平的。

  第二个观点,我认为“三位一体”招生代表多样化的评价,更公平更有效。

  第三个观点,个性化的招生是因材施教的呼唤,是最公平最有效的,而且是改革的方向。

  下面带着这个问题稍微轻松一点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刚才有位同学说自己是偏才怪才,我不知道你到底有多偏多怪,如果你不是那么偏不是那么怪的话,也许可以考上北大清华,高考考个六百分,降个六十分八十分就考上了。如果是非常偏的话也考不上。如果你特别特别偏,你的语文、外语都是零分,数学每次都是一百分。这种人不用上北大清华,到哪都是人才。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通过高考总分录取,唯分数论,没办法选出偏才怪才的。比如说高考加上语数外加上文综、理综,有的同学语文、外语都是一百分,数学150分,另外一个同学每科都是120分,加起来360分。按现在的高考制度,数学考150分的人肯定不能录取。这是我们认为的公平,但是这个有效吗?选不出一个真正的天才来,也是不公平的。我们讲一个更直观的例子。我们知道,上海的姚明和刘翔都是我们国家最顶尖的运动员。如果用高考考体育的标准来考的话,他们俩都考不上。刘翔可能好一点,姚明肯定考不上。现在我们的高考是总分录取制,实际上就是用求和的方式培养出一个十项全能的运动员,但是这个人可能非常平庸,绝对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才,这是高考总分录取的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各科的权重也是统一的。中医药大学和外国语大学对外语的要求都是150分,但是我们知道这两个学校学习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唯分数论既不公平也没有效率。为什么这样的制度得以延续?这是一种懒人做法,用一个办法评价所有人。

  好在我们现在高考改革出现了“三位一体”。我在浙江进行调研以后,觉得这是非常好的政策,并在多个地方进行宣传推广。我认为这个方法应该进一步扩大。这一方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评价的综合性,要有平时成绩、高考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第二个是自主性,每个高校基于不同的专业都可以有不同的标准。浙江省提出高考成绩占50%。现在一般学校都是50%,浙大、复旦、交大是60%,还有一些学校,如中国美术学院,杭师大的艺术专业和体育专业,文化课成绩只占30%,对文化成绩要求不是那么高。这恰恰说明现在高考比较适合学霸、学术型人才。但是会考成绩在一些学校占10%,也有一些学校占30%,高考自主测试一般占30%到40%,有的占60%,像中国美院。这种自主测试,从实际效果来看有很多优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想通过“三位一体”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多,很多学校都在申请,但是教育部不敢放开。据说有可能北大清华今年加入“三位一体”招生。第二,试点六年以来出现了零投诉。没有一个人投诉,这是很难的,六年来五十多所学校零投诉。第三,这些人入学成绩尽管比较差,但是入学以后都可以达到中上水平。第四,这些人综合素质明显更高,当干部、当社团领袖的人特别多。第五,这些人对学校的专业认可度特别高,学习氛围浓厚。“三位一体”代表了更公平更有效的方式,应该鼓励更多的高校实行。

  第三个方面讲个性化招生。这里举一个例子,来解释为什么要个性化招生。我觉得一个人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评价就是找对象,找对象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重要的,决定了三代人的幸福:你自己,你的父母,你的子女。我们找对象怎么找呢?有三个指标,高富帅或者白富美。按照“三位一体”的方式,高30%,富30%,帅40%,哪个得分高就找谁。现在的逻辑是这样的,但是这显然不是我们找一个认为最重要的对象的逻辑。我们找对象怎么找的呢?除了高富帅等基本条件之外,我们还看你是否爱我,看你是否有事业心,是否乐观、阳光、健康等等等等。因为找对象很重要,所以我们会花很多时间找,不仅要谈恋爱,甚至要试婚等等。同样的道理,在高校当中,本科生招生不那么重视,硕士我们很重视,博士更重视。企业里面招一个员工花很多时间,不仅要有面试,还要笔试,还要培训,还要试用,成本很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招生是懒人做法,真正的招生要个性化招生,成本应该很高。我们如果按照挑媳妇的方式招生的话,就会努力做好。但是现在回到原来这个话题,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招生没有多样化的招生方式,也没有一批优质的、数量足够的招生官去招生,这是我们供给侧需要改革的。最后我想说一点,为什么要个性化去评价、去招生。我想说一下,我特别欣赏袁贵仁部长的一句话,他认为教育的最高理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既然我们要有教无类,要因材施教,就要因材施评。

  最后我想我说的观点是,个性化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标准的话是学生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人类最终的考试评价方式应该是每个人做自己的考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考一定会被取消。谢谢!

  (根据作者在“以供给侧改革促进教育公平”高峰论坛讲稿整理)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