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教师职称制度,如何赢得喝彩?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周芳远 已有0人评论  2016/4/29 22:51:05  加入收藏

陶小莫 绘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基于对455名教师的网络调查,报告宣布“受访教师对职称制度满意度较低,83.3%对职称制度‘比较不满意’,而只有6.2%‘比较满意’”,其中满意度最高的组别,选择“比较不满意”的比例也过半,而且“对2015年起开始全面实施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被调查教师的评价也不高”。该如何看待这份调查?职称评定的局怎么破?本期聚焦,两位业内人士从不同视角予以解读。 

  教育调查请多点专业精神

  近年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开展过多次类似的教师“民意调查”,常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表现,这份报告的措辞已算比较“委婉”,不过调查方法上的错误依旧存在。 

  全中国那么多教师,各地区教师差异那么大,区区455名教师只是一个极小的群体,即便100%“非常不满意”,又能说明什么?关心教师职称制度及其改革的人们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自互联网普及以来,各路调查机构借助网络技术提供的便利,尤其是低廉成本,不厌其烦地推出各种“调查报告”,初看数据往往极具震撼力,细看则毫无章法可言,毛病一大堆,白白辜负了调查机构大得吓死人的名头。所谓“重大发现”,往往不是形同常识,等于什么也没讲;就是故弄玄虚,纯属误导。 

  比如,报告指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于本次职称制度改革的态度不尽乐观。只有不足1/4的教师认为,本次改革能够对当前制度或对他们自身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而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初看情况十分严重,竟然有那么多教师对改革不乐观。可是往下看,又会见到报告指出,“超七成(75.4%)接受调查教师不了解本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内容,或不确定本次改革的作用”。这不是自打耳光吗?既然绝大多数被调查教师连职称制度改革的内容都不了解,其乐观还是悲观,又依据什么?纯从技术上说,那么多调查对象不了解题目的内容,说明设计有误,怎么可以将错就错,进而得出“只有不足1/4的教师看法乐观”的结论?难道调查者没有计算过,去掉不了解改革内容的3/4教师之后,剩下1/4理应有所了解的教师几乎都持乐观态度,还有比这更让人“乐观”的数据吗? 

0
0
关键字:教师 职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