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来源:国创育言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4/12/11 11:00:41  加入收藏

引言: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正步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一个被数据驱动、智能引领的数字时代。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的变与不变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议题。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期间举办“数智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专题论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做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影响,提出了教育在守正与创新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第 1 张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特征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技术上的革新与智能化发展,更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人类社会在经历三次工业革命后,正步入一个更加开放、个性、互联、共享、智能和赋能的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机器能够模拟、替代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然而,这种变革并非全然乐观。马斯克等科技领袖对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发布重磅预警,指出AI将在两年内取代人类很多工作,2040年机器人数量破100亿,2029年算力将达80亿人类总和。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也预测,到2030年至2060年间,将有50%的现有职业被AI取代。这些变化将导致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系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这些算法往往会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从而形成信息茧房,导致用户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单一和片面。信息茧房、算法控制、信息污染、隐私泄露等问题日益凸显。在社交媒体上,算法控制也可能导致信息污染、造假和诈骗等问题,年轻人容易受到虚假信息、网络欺凌和不良内容的影响。澳大利亚通讯部长米歇尔·罗兰甚至指出,对许多年轻人来说,社交媒体是有害的。

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第 2 张

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人类社会的技术越来越强的两面性,人类社会、经济、职业生活的非组织化,人的生存方式虚拟化与智能化,人类正在成为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也正在进入一个真正的学习化社会,这样一些社会特点在人工智能时代快速推动下正在呈现。在这样一个社会经济生活变革之下,我们的社会确实变了,我们如何来培养未来社会的新人呢?教育怎么变?怎么样守正创新呢?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教育必须守正与创新并行。张志勇主任提出了教育变革的六大走向:

1.教育目标的变革:未来的教育将更加回归人自身的教育

在AI时代,人需要更像人,展现人际同理心和领导能力。因此,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社会情感能力和自主规划能力等重要能力。麦肯锡报告指出,未来的工作不仅需要技术类技能,更需要社会和情感技能、体力和手动技能,以及高级认知技能和创新与决策技能。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世界已经从高理性时代进入高感知和高概念时代,六种能力变得稀缺:感受共情能力、讲故事能力、提供意义建构的能力、提供娱乐的能力、跨界整合的能力和审美与设计能力。这些能力趋向于人类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是教育应着重培养的方向。

2.走向人机协同与共生的教育新时代

如何在人类与AI之间架桥?

牛津大学的报告提出在人类创造性与AI数据处理能力之间架设桥梁的三大建议:构建人类-人工智能混合系统,以应对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问题;以理论为核心的教育与发展:保留人类独特的创造性;明确AI的应用边界与伦理考量,确保技术发展不偏离人类的伦理轨道。

在此基础上,财新智库的《人本智能:人机共生时代的科技发展观》等报告进一步细化了新型“三线”人机关系的构建。首先,人机协作作为基准线,AI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得力助手,应成为每个人都需掌握的工具;其次,人机共生是趋势线,人和机器人的共生、共存是发展趋势;最后,“人在机器之上”作为底线,强调技术在为人类服务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人本原则,确保技术应用符合人类的基本立场、价值原则和底线伦理。这一理论为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教育将走向人机协同与共生的新时代。

3.走向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教育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带来多方面变革,包括创造新教育场景和赋能新教育方式。具体而言,沉浸式学习利用AR/VR技术营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游戏化、社交化、协同式、自主型、问题驱动式和项目探究型学习成为新兴学习方式。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走向是虚拟与现实的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以往难以触及的教育场景,形成教育新样态。

4.走向个人与集体学习结合的教育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将迈向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可学,教育教学将更加重视个体差异,强调个性化教育。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集体学习的重要性会降低,未来的教育形态将是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的有机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人类终于有条件实现孔子所倡导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为每个学生提供基于个体差异的更加公平的个性化教育。

5.走向智能化创新化学习未来教育

将趋向智能化创新化学习,伴随智能化教育评价系统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以及学习活动的水平评价将实现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将极大提升知识学习的效率,因为反馈及时,错误得以即时纠正。这一变革不仅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多时间和空间,同时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未来学生的学习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创新化。

6.教师的教学将走向团队化、智能化、创新化教育

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教育形态的变革促使教师劳动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教师专业生活的新形态是加入专业共同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将转变为团队教学和协同教学。教师的劳动新特征将呈现出智能化和创新化,而教师的专业新角色则是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数据研究者。这些变化是教师自身革命的一部分,包括教育使命、教师职业和教育方式的变革,都要求教师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

张志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守正与创新 第 3 张

三、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不变的核心价值

尽管教育形态在变革,但张志勇强调,教育的本质和核心价值永远不会改变。第一,教育的人文性将更加突出,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和交往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3年5月26日发布2023《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呼吁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第二,教育的主体性也将更加重要,人不能被机器所主宰,而应主宰机器。第三,教育的个性化和实践性将更加重要,当人工智能助力学习效率提高时,教育的目的更应转向对人的塑造和创造性的培养。

四、虚拟世界越发达,现实世界越可贵避免教育技术助推教育平庸之恶

我们正在面临着这样一个人工智能时代的冲击和挑战。机遇:一方面看到美好的,天使的一面,给人类社会带来动力,带来效率的一面,另外一方面我们看到它带来极大的挑战。精准化教学可能助推应试教育,视频、图像化学习可能导致教育的浅表化,削弱学生的理性和深度思维。面对这样的变革,教育必须坚守核心价值,同时勇于开拓创新,以适应未来的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备创造力、同理心和领导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文内容根据张志勇于2024年12月2日在“数智时代,教育的变与不变”专题论坛上所作的主旨报告《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守正与创新》发言整理而成。整理者: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教育发展与评价研究院 郭爽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