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马嘉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要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作者: 马嘉宾 已有0人评论  2024/9/21 18:20:34  加入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全面系统部署推进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破解了一批长期制约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我国基础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和历史性成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基础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靠原来的单项改革或局部突破已难以奏效,需要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继续深化综合改革,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2021年,教育部启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遴选教育发展基础较好、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地区作为实验区,希望这些地区在有效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改革攻坚基础教育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办好基础教育。两年多来,各实验区结合当地实际,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值得总结宣传和推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扎实抓好实验区工作,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着力破解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进一步把准改革方向。开展综合改革实验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思考,系统谋划。要紧紧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促进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基础教育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二是进一步增强改革动力。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突破现有管理思维、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不断革故鼎新,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要坚持目标导向,体现改的宗旨,突出改的要求,明确改什么,改成什么样,解决什么问题,以此来规划好设计好改革目标、任务和项目。要瞄准破解制约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问题,以“跳起来摘桃子,跑起来奔目标”的进取精神,设置具有一定高度、难度的项目,用开拓性、创新性的举措,集中火力攻克难点、疏通堵点,就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改革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老大难问题”创新政策举措,给出有效的破解办法。要防止避重就轻、绕着困难走,把一般性、常规性工作作为改革攻坚的任务和内容。

三是进一步突出改革重点。开展综合改革实验要根据党的二十大的战略部署,紧扣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要求,结合教育部列出的改革攻坚任务清单,向中观拓展、微观深入、综合交叉处发力。不贪大求全,聚焦几项改革,真正对着问题去周密设计,大胆实践,努力啃下硬骨头。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如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强化实践教育,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吸引力;改进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育人合力;深化中考和基础教育评价改革,树立正确的育人导向;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健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构建普职融通推进机制,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建立中小学书记校长能力提升机制,完善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交流轮岗保障激励机制;推进数字化赋能,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学习需要等。各地可以结合地方实际,从中选择若干个事项,进一步深化细化形成具体的改革任务和项目。

四是进一步提升改革实效。要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提质量,要务求实效,通过多措并举,拿出实招、硬招,真正解决一批困扰发展提升的关键问题、瓶颈问题,助力办强办优基础教育,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在改革中切实加强党对基础教育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作用,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综合改革的长效机制。我们要力求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以综合改革实验区为范本,拿出一批可供学习借鉴的具体有效的方案、办法,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改革局面,以丰硕的实验改革成果为全国提供典型经验,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走深走实。

(作者:马嘉宾,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0
0
关键字:
上一篇: 薛二勇:筑牢教育强国基点的中国路径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