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以政绩观转型为牵引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来源:中国政协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4/4/24 15:22:59  加入收藏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

一段时间以来,河北邯郸初中生遇害案在网上持续发酵,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给全社会和教育界再次敲响了警钟,发出了沉重的呼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享受良好的教育。

1.教育政绩观是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牛鼻子”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时再次强调: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有什么样的教育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在教育评价中,起根本作用的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教育政绩观。今天的教育之所以越来越功利,从根本上说,是人们评价教育政绩的标准越来越功利,有不少地方功利到只看考试成绩,只看中考、高考成绩,甚至只看“重点率”、“一本率”、“北清率”。

2.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是最大的教育政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上好学”、接受良好的教育,无疑是重要目标,是各级党委政府应该追求的政绩观,但不能把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政绩观,与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的人数划等号,更不能与中考高考的“重点率”、“北清率”,甚至所谓“中考、高考状元”划等号。让人民群众接受良好的教育、“上好学”,这里的“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如果我们只追求“重点率”、“一本率”,甚至“北清率”,那么维护和满足的只能是少数人接受良好教育的权益。正因为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各级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要把人民群众当前的升学利益、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本利益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必须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上下功夫;必须在促进教育公平问题,解决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上下功夫;必须在解决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各种处境不利儿童接受良好教育上下功夫;必须在保障每个儿童健康成长上下功夫。

3.“育分”不等于育才,更不等于育人

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地方的教育都在围绕着服务于升学考试,即“育分”来展开,教育主管者一门心思把精力用在抓考试成绩、抓中高考升学政绩上。从源头上,违规争抢中小学优秀生源行为屡禁不止;从方法上,“超前学习”、“加班加点”大行其道;从策略上,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采取选择性态度,只重视考试升学需要的文化科目的教学;从绩效评价上,不少地方教育评价、学校教育评价、教师工作评价唯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是从,用日常考试成绩和中高考成绩奖惩教师的做法成为常态。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显然,“育分”不等于育才,更不等于育人。这种“唯分是从”、“唯率重奖”的做法,导致学生的学习生活日益单调,升学负担和升学压力日益沉重,不少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出现危机,对学习和生活的意义感缺失,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下降,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应有“土壤”也被严重侵蚀。这种以“育分”为根本追求的教育,既无法育才,更偏离了育人初心。

4.用考试、就业、分配三个指挥棒驱动教育变革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事关教育强国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人们常常说,有升学考试在就无法实施素质教育,就无法真正给学生减负。教育问题背后必然存在深刻的社会根源,驱动应试教育的“魔杖”在于“唯学历”的就业制度,而不同就业岗位背后的待遇保障和社会分配制度,又成为驱动应试教育的最终“魔力”。因此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必须系统施策、综合治理,用考试、就业、分配三个指挥棒驱动教育变革。一是加快教育评价改革。这里,不是取消考试招生制度,而是在改革考试内容和录取标准上下功夫,从知识本位考试向素养本位考试转型,从考解题能力向考做事能力转变;与此同时,改变单一的录取标准,把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成果,特别是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标志的发展成果和学校考核结合起来。二是加快用人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社会分配制度改革。持续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差距。

5.加强党对教育生态建设的全面领导

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引导各地党委政府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教育政绩观:

一是强化党领导教育工作的政治纪律,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决策、教育管理上必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令行禁止。实施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专项行动。国家应出台《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二是深化地方党委政府履职评价改革。坚持立德树人,把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考核;坚持全面发展,把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情况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考核;坚持依法办学,把规范办学行为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考核;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科学施教,尊重规律、依靠科学办教育,把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水平纳入地方党委政府教育履职考核。

三是健全党领导教育生态建设的体制机制,建立教育工作专项巡视制度,督促指导各地党委政府依法履职、科学履职;建立教育工作失职渎职问责机制,等等。

作者:张志勇,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