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论坛 网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3/3/6 14:59:24 加入收藏
今年两会,教育话题备受关注。2021年5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指出,义务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中小学生负担太重,短视化、功利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加快解决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保障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为了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张志勇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以下七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行为。一些地方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直接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北清率”划等号;有的县重奖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导致教师们的工作重心都在围绕提高高考成绩、如何多拿高考奖励而运转。这种片面的教育政绩观,导致当地的教育只顾当下,不管长远;只要成绩,忽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是“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一些违规竞争的做法,加剧了地方教育的恶性竞争,助推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
三是违规争抢中小学优秀生源行为。有的重点高中,通过所谓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从小学、初中就大抢生源;有的小学、初中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把培训成绩作为录取依据;有的所谓省市名校、强校费尽心思掐尖招生,不遗余力抢挖优秀教师,打造区域“教育霸主”,成为所谓超级中学,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垄断;还有重点高中采取非常手段,用高额奖金吸引优秀学生前往就读。凡此种种做法,加大“内卷效应”,放大教育焦虑,是破坏区域优质均衡发展、严重恶化教育生态的重要推手,必须予以根除。
四是各种教育抢跑、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不少学校不按照国家规定课程课时安排教授新课,校外培训机构教到哪里就从哪里教起,这种行为导致“超前学习”现象发生;有的初中学校提前一年、高中学校甚至提前两年时间结束新课用于中高考复习备考,导致大量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成为所谓的“差生”。
五是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有的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采取选择性态度,只重视考试升学需要的文化科目的教学,而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联的课程和科目就被边缘化、弱化、虚化。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要为升学考试科目让路,随时不开、少开、停开这些课程。
六是在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行为。有的地方、有的学校缩短国家法定的中小学生寒暑假时间,初中、高中学生双休日只休1天,晚上在学生自习时间上课,等等。这些做法,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少了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教育的机会,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七是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有的高中学校5点、5点半就让学生起床;有的地方校内减负不到位,学生家庭作业量仍然过大,晚上11点-12点才能休息。凡此种种,导致中小学生睡眠严重不足,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为此,张志勇委员建议:
一是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国家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二是国家出台《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学校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四是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相关治理任务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内容,并作为一段时期内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