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关于健全职业教育社会政策体系的建议

来源:张志勇思想会客厅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2/3/6 21:41:53  加入收藏

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新时代职业大发展的号角!

2021年7月以来,随着“双减”改革的深入推进,职业教育特别是“普职”分流政策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人们深怕自己的孩子因为实施“双减”无法校外补课,导致学习成绩不好而进入职业教育轨道。这一担忧一时成为引发家长教育焦虑的重要源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调查发现,30.2%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不能不承认,整体上看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多年来,尽管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仍然不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调查表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多选),排前三位的是社会认可度、人才培养质量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分别达到68.62%、62.22%和52.59%。之所以如此,专家们认为,职业教育毕业生社会晋升通道不畅、待遇与社会地位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职业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收入水平、社会晋升通道、社会保障政策不健全。

发展职业教育,国家不仅要健全职业教育本身的制度供给,更要营造激励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社会政策,增强职业教育的终身回报率,让接受职业教育的毕业生,在社会上有地位、工作上有奔头、待遇上有保障、生活上有尊严。建议国家在以下三个方面完善职业技能人才的社会政策。

完善技能人才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

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通院校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差距很小。比如,开大卡车或者做一个修理工,他们的收入并不比当教授更低,促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做出接受什么教育的选择。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普通大学毕业的应届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210.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万元),专门大学毕业可达183.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0.3万元)。我国与世界各国相比技能人才待遇偏低,国家应进一步提高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技术工人也是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提高技术工人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质素人才加入技术工人队伍。国家应尽快启动“技术工人中等收入群体增收计划”。

完善社会流动政策,打破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城镇落户、各种晋升方便的歧视

目前,从上升通道看,一方面,职业院校毕业生从中职、高职到本科贯通上升的路径不畅,家长对孩子未来升学的需求得不到保障。国家应将新增本科招生计划主要用于职业教育本科院校扩大招生,限期将职教本科招生计划提高到国家整个本科招生计划的30-40%;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就业、升迁、落户等方面面临严重的学历歧视。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招工有的只承认985、211、“双一流”院校学历,甚至研究生博士招生还要看本科第一学历是不是985、211、“双一流”院校,这种学历等级化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导致社会上学历歧视严重,一般二本三本生还被用人单位歧视,更不说高职院校毕业生了。同时,一些地方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落户、子女入学等也实施学历限制,这些都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针对上述情况,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学历歧视禁止清单事项管理制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中凡是触犯禁止清单事项的,一律予以责任追究。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企业员工与事业单位、机关公务人员医保、社保政策尽快并轨

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特别是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医疗、退休待遇差距过大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总体社会地位不高。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处于1万美元到2.5万美元之间的国家,平均来看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从占GDP比重26%一跃而提高到37%。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1万美元提高到2.3万美元的发展阶段,应该遵循一般规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技术工人与公务员、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并轨的步伐,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