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关于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的建议

来源:张志勇思想会客厅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22/3/6 21:33:07  加入收藏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克服教育的功利化、短视化问题。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指出: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今年3月“两会”期间、5月主持中央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时,又两次谈到克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问题。日益严重的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破坏了我国基础教育生态,已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最大“毒瘤”。

建立良好教育生态,是中央“双减”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快解决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视化”问题,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保障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为了尽快制止这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推进良好教育生态建设,建议在全国开展“清理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全面修复教育生态”专项治理行动,着重聚焦清理以下六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

一是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的行为

典型表现:一些地方政府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直接与片面追求升学率、重点升学率,甚至“北清率”划上等号,顽固地坚持“抓经济看GDP,抓教育就要看升学率”的错误观点,妄言“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抓高考就是讲政治”。必须严禁各地党委政府再念“清北率”“一本率”的紧箍咒,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总体方案》强调的“三个不得”、“一个严禁”,作为教育管理的“红线”和“高压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触碰,否则一律予以严惩。

二是违背国家学制和国家课程方案,提前结束课程备考行为

典型表现:初中学校拿出半年甚至1年时间、高中学校拿出一年半甚至两年时间用于中高考复习备考。对提前结束国家课程,围绕升学考试科目长时间重复训练、复习备考的行为,国家必须严厉禁止、严肃查处。

三是违背《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要求,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行为

典型表现:学校和地方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对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采取选择性态度,只重视考试升学需要的文化科目的教学,即有利于追求升学率的课程,就大量地增加和加强,而与升学考试没有直接关联的课程和科目就被边缘化、弱化、虚化。特别是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经常要为升学考试科目让路,随时不开、少开、停开这些课程。一些学校为了迎接各种检查,搞阴阳课程表,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四是违背《未成年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的行为

典型表现:目前,全国不少地方的高中学校5点、5点半就让学生起床,不少地方中小学存在组织学生在国家正常课程上课前到校进行早读现象;不少地方校内减负不到位,学生家庭作业量仍然过大。

五是违背《未成年保护法》,在寒暑假、节假日、双休日、晚上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的行为

典型表现:缩短国家法定的中小学生寒暑假时间、初中、高中学生双休日只休1天,晚上在学生自习时间上课,等等。这种做法,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学生的正常休息权、自主学习权,也破坏了学生参加校外社会实践和家庭生活教育的权益,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是违背国家有关规定在中小学招生中争抢生员、在义务教育阶段举办各种实验班、尖子班、重点班的行为

典型表现:小学、初中与校外培训机构联手,把培训成绩作为录取依据,初中学校违法举办办各种名堂的重点班、实验班;所谓省市名校、强校费尽心思拔尖招生,不遗余力抢挖优秀教师,打造区域“教育霸主”,成为所谓超级中学,形成一定规模的教育垄断;还有一些不少所谓名校为了吸引优质生源,采取非常手段,用高额奖励吸引优秀学生前往就读。这种教育上的“山头主义”是对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最大杀器,是教育生态趋于恶化的重要推手,必须予以根除。

具体建议:

将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作为“双减”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突破口,集中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在党中央领导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出台《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各地、各部门、中小学对照专项治理行为具体表现清单,用为期一年的时间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的成效,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业绩和中小学校长、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对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严重、清理整顿不力的地方、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严肃问责。

专项治理行动结束后,相关治理任务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督导的常规内容,并作为一段时期内的督导检查的重点内容。

张志勇,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