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快乐的启蒙化学》项目实验个案研究 :一个学生的变化

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甄静文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7:22:24  加入收藏

  问题:

  1.二氧化硫为什么有毒?

  2.五氧化二磷对人有危害吗?

   专门写了:这两个不会! 

  我给他作了简要的回答,其他的没有说什么。12.11

  第16周上课,我觉得他刚犯了错误,也不能立即表扬他吧,虽然作业是作业,纪律是纪律,特别是在他抗议之后,就更不能立即表扬他,对他的这种行为需要冷处理,但是对他的作业我仍然如往常一样,告知性的问题就简单回答他,他的作业如下:

  1.什么是燃烧三要素?(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你认为呢?)

  2.燃烧后是不是会损伤一些原子或分子?(会让分子改变,而原子是不会变的,你同意吗?)

  思想驿站:无。

  收获:酒精灯使用要小心,不可以将可燃、易燃的物体放在火源处。

  我只是回答了他的两个问题,并且在回答之后征询他的意见:你同意吗?没有其它的评语。我想让他感受到我的态度,不会因为他课上的抗议行为而改变我引领他学习化学的态度。在办公室里,从他的班主任那里了解到,他是一个不经常主动交作业的孩子,差不多三天两头地因为作业而被训斥甚至于受敲打。这时候我才深刻地意识到他是多么地需要、甚至是渴望我的表扬啊!可是却被我因为种种理由而耽搁了表扬的最佳时机。我在心里深深地忏悔着。

  但是第17周的课堂上我没有找到恰当的机会对他提出表扬,因为我觉得越是这样我越不能让他觉察出我是刻意要表扬他,以免伤了他那脆弱的自尊。课后他的作业就只有如下简单的内容了:

  收获:要看清楚要求再做实验。

  问题:暂无。

  我知道这都是我的错。我没有资格责备他的这种无言的反抗。我最佳的选择也只能是一边耐心地一如既往地对待他,然后寻找恰当的时机补上对他的表扬。我在作业中回复了他如下内容:问题可以有当然也可以无。对于“学问”,你是如何理解的?12.25

  下次作业时,他写出了对于“学问”的理解:学问,先学后问,问后再学虽然有些不符合逻辑,但会使人学到的更多。

  什么逻辑?说一说。(我的追问)

  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按着先学习,后提问题来学习,这便是我提到的逻辑,但带着问题学习会收获更多。(他的再回复)

终于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第18周的课堂上,我踏雪无痕般地表扬了他超常的提问能力与独特的化学思想。但是在我开始提到他时,教室里却响起了令人不舒服的喝倒彩的声音,因为我清楚同学们如此反应的原因,所以我没有因此而改变我的声调,反而提高音量,更坚定地认为我的做法会帮他度过人生最难将息的难关,改变同学对他的看法,或许这就会成为他迈向精彩人生的一大转折点。这次课后的作业,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自己作出了回答:“氢气不纯会导致什么?爆炸!!!”,思想驿站中的问题解释写得很简洁,没有一个污掉的错字了,但是又太过于简单了,简单地化学名词都只剩一个字了,以至于“化合物”成了“化”,“单质”成了“单”。我没有简单地用“X”表示我的不满,而是解释了为什么不能如此简化:提倡简洁但也要明了,不能让人产生误解,化学专有名词不能随意简化,否则意义就变了。(他的回复:知道了,谢谢)1.12

  第19周,进行的是第三单元的15节,“直觉与想象: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这节课,是我认为效果最好的第一次课,以至于我产生了录课的想法。后来也真的录了,但是结果都离预期有很大差距。感觉效果还不如第一遍好。这次课后,张弛又出人意料地一气提出了24个问题,其中对我的称呼也都变了:

  1.听您讲原子在被人们分离时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从何而来?

  2.这种能量有多大?

  3.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4.人们用什么将原子快速分解并使它产生爆炸?

  5.原子有辐射吗?

  6.原子威力那么大,而人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原子构成的,那么人体可以作为原子弹载体使用吗?

  7.课本上看的视频中的图是真的吗?

  8.地球在宇宙中算的什么呢?中了?质子?这是更小?

  9.既然人是由原子构成的,可不可以用一种仪器将人分解,然后通过传送,让人可以在几分钟或几秒内去到另一地方?

  10.您觉得中子或质子中还会有其它物质吗?

  11.脑细胞也是由分子构成吗?会是什么?

0
0
关键字:启蒙 化学 个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