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成果公告

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4:42:19  加入收藏

  (1)让学生掌握“行动工具、思想工具、语言工具”为启蒙化学核心任务,形成“宏观、微观、符号相互联系”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1-22节内容按照先宏观后微观再符号的顺序组织,23-32节内容按照微观、符号、宏观的顺序组织,形成两次循环的教学结构体系。

  (2)教材贯彻“先做后学”教学原则,具体设计了 “动手实验”“开口讨论”等手、口、脑并用的丰富学习活动,新的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天性,符合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

  (3)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触手可及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对化学倍感亲切、实用;尽可能多的采用比喻和类比,隐喻的手法使学生感到化学易懂易学。

  (4)把追求“识记”转变为追求“理解和智慧”,用不断深化的问题将教材内容组装成一只六级逐级升空的火箭。

  (5)按照化学历史发展逻辑组织教学内容,重演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6)教材通过使用“远方的风景”“行囊装备”“踏上旅途”“思想驿站”“清点成果”“为新的旅程做准备”等栏目,把化学学习演绎为奔向远方风景的旅游探险活动,用“过程方法”统帅“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编排体例。

  (7)图文并茂,大胆用图,语言生动活泼,甚至采用小品、相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课程内容。

  (8)把学生的学习成果编入教材。学生“化学想象力比赛”的获奖作品,像卡通画、小品、相声、戏剧、科幻等多达31件编入我们的教材之中。

  (9)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改教材。学生看到他们的作品也编列其中,真切感受到他们也是教材的创作者。

  成果2.形成启蒙教育以大感受为特点的教法体系

  建立了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启蒙化学“动手、动口、动脑、动情(四动)”课程实施方法体系

把化学课堂搬回实验室,每节课都通过动手的实验学习化学,用实验学习化学成为我们课程实施方法的最大特色。 

动手实验恢复了化学好教好学的本来面目。因为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

  动手实验将化学学习由“云端漫步”回到“地上行走”,使化学学习接了“地气”,生命得以真气滋养;化学学习变得简单,大大减轻了学习的负担;动手实验真正实现了“少教多学”,让教师的教变得轻松;解决了化学教学中诸多痼疾类问题,如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不理解”、“学无兴趣”、“问题意识不强”、“不会讨论”、“不会合作交流”、“课堂中只有预设没有生成”、“教师讲的多费力不讨好”等等。

  用实验学化学的成功实践,还解决了对实验教学的种种担心,比如安全问题,纪律问题,时间问题,效率问题,花费问题,工作量问题,等等,特别是素质、成绩双赢的教学效果为解除教师对实验教学的不信任态度有着很大帮助。

  用实验学化学,是对从符号到符号的以讲、练为主的化学教学的一种拨乱反正。

  成果3.形成化学的启蒙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构成学生、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发展学生、教师素质的文化环境。六年来,我们开发的《快乐的启蒙化学》校本课程,在实现“教的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素质、成绩双丰收”的目标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也逐渐形成了该课程的特有文化。

  1.建立快乐的化学学习生活;

  2.不只是知识启蒙,首要的是学生自信、自尊、自立的精神启蒙;

  3.化学学习“接地气”,遵循实践出真知的学习路线;

  4.崇尚理解、创造,不做知识的奴隶;

  5.真诚、合作、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0
0
关键字:快乐 启蒙 化学 学校 特色 课程 研究 成果 公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