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5/30 14:42:19 加入收藏
种子蕴含了生成大树的所有基因和生长点,只要我们提供了让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一旦扎根发芽,启蒙教育便得以完成。枝叶的生长则是在种子萌发后的自动自发的过程。所以,启蒙教育基本内容应是一粒“种子”。
3.该课程能够实现化学的快乐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极大高涨,厌学成为不再。
连同课题先期研究的三年,自06年至今我们组织了对全体实验学生的总共7次调查,对化学课持“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学生比例总在95%之上。学生们对化学课表现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如此说,学化学是一大享受,享受化学带给我的快乐,既能学又能玩,其乐无穷;整个化学课都充盈着新奇与欢乐;化学课不像其他课程那样紧张,上课活泼,并且亲自动手做实验,印象深刻,更容易理解,在玩中学习;体验了化学课的神奇和美妙,过得非常快乐。希望老师能够让我们购买化学实验仪器,让我们同样也能够在家中进行实验;……
因为学生学得快乐,所以教师教的也就高兴,也就享受到了职业的幸福。
学生之所以如此喜欢化学是因为该课程为学生创造了以下条件:①发现了每一个学生皆有化学本能,因而在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皆能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②满足了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先做后学,在探究中学习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③满足了学生在课堂开口讨论的愿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同伴自由交流,解除了传统课堂学生不能随便说话的禁锢;④教师把时间更多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资源;⑤将学习目标定位在自身的改变,不以分数论英雄,保证了学生的心理安全;⑥利用化学发展史学习知识,让学生重演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消解了知识结论和学生的距离感,增加了亲切感;⑦让学生将知识通过“隐喻”的转换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习积极性的最强推动力来源于智慧活动本身;⑧把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抽象符号形象化,学生明了符号的指代意义后,体会到化学用语的简洁美和形式美,提高了化学用语的学习兴趣;⑨学生手中有一本非常喜欢的教科书以及自主获取的其他丰富学习资源。
4.化学实验成为转变化学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最佳途径。
首先,我们编写的教材贯穿了“让实验本身多讲话、让学生在学习理性知识前就能观察到现象”的教学原则,在课堂上除了必要的交代(教师占用课堂时间在10分钟左右),把大多数时间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我们把实验仪器和药品摆放好以后,如同餐桌上的服务生,“菜上齐了,请慢用”就躬身退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感悟,少去说教和总结,这种大感悟少条文的做法,充分发展了学生化学本能中固有的思维感觉,自发产生大量问题,而这些问题促进了学生课下的看书思考,自觉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动手实验学化学使学生科学素质得到充分发展,具体表现为:①问题意识大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大提高。仅以2010——2011学年度的下学期学生10节课的作业为例,执教教师就从中摘录了2万3千字的问题。如今的课堂成为由学生的问题直接推动的课堂。②理解、创新能力大大提高。每学年一次的《化学想象力》比赛,学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想象力、对知识理解的深刻性、类比隐喻的创造力、表现形式的创新性都让人叹为观止。③从学生多量的实践性作业、家庭实验报告、自发的课外实验探究报告、学科作文等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这些都是传统课堂的讲解和练习教学方式下所难于产生的效果。
同时,用实验学化学回归认识的原点——实践出真知,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很多困难:比如,学生对知识“记不住”、“不理解”、“只会做题,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缺乏问题意识”、“不会合作交流”等;也解决了传统教学的一些痼疾,比如,课堂教学难有学生的真实问题推动,只有预设没有生成,难于开展真正有效讨论等。
我们实践的这种以实验为主的先做后学的探究学习方式,以其彰显的教学效果让我们看到了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前导、决定作用,找到了转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也找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突破口,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找到了可行之路。是对课改新理念的成功实践。
用实验学化学的成功实践,还解决了对实验教学的种种担心,比如安全问题,纪律问题,时间问题,效率问题,花费问题,工作量问题,等等,特别是素质、成绩双赢的教学效果为解除教师对实验教学的畏难情绪会有很大帮助。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