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6/10 8:03:51 加入收藏
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公共活动区域会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公室负责人张亚芹在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上,透露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种种低碳排放建设蓝图。
市民共享政府公共活动区域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占地约6平方公里,是四套班子和市属委办局办公所在地,也是北京未来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
“行政办公区的建设将落实开放和共享的理念。”张亚芹介绍,行政办公区内的建筑群将采取组团式布局,可分可合,突出建筑功能的开放与交流。公共活动区域将面向市民最大限度开放,行政办公区及各楼宇之间将不设围墙,并按照开放要求规划建设停车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广场等。
此外,通过会议设施、活动设施、地下食堂、接待中心等办公区域配套设施的集约化建设,下沉庭院、绿化露台、绿化屋面等公共空间建设,以及行政办公区内的地下空间的互联互通建设,行政办公区内还将实现内部办公功能的共享。而通过行政办公区的现代化建设,也将带动周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整体提升,实现建设资源区域共享。
清洁能源利用率力争达100%
“创新理念作为我们组织推进办公区建设的核心要求,贯穿到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的始终。”张亚芹透露,目前已经开展了绿色生态、低碳能源、地下空间、功能分区、综合管廊、绿色交通、市政设施、固废资源利用等规划研究。同时,为了节约水资源,区域内将优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统,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
办公区同时打造了深层地热、浅层低温能、太阳能、燃气分布式能源互为融合的功能系统,实现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的智能耦合运行。规划的目标是,清洁能源利用率达100%。
为打造世界领先的智慧化应用系统,办公区内还将实现全光网络覆盖,率先应用5G移动通信技术,并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楼宇设计管理与施工配合等方面,最终通过城市智慧系统,实现区域用地、市政、建筑、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行政办公区还在统筹建设市级应急指挥系统,整合紧急救助服务平台、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城市运行监测平台,为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委指挥处置各类重特大突发事件、全市各相关部门联合值守应急以及京津冀三地远程会商、协同应急响应等提供硬件支持。
打造小街区开放式社区
“从建筑规划而言,行政办公区的规划与建设将突出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张亚芹称,未来将按照职住平衡的要求,就近安排居住用地,同步建成水、电、气、热等市政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实现工作与生活相协调。
同时,区域将率先践行小街区模式,打造开放式社区。具体来说,街区尺度控制在150米至200米的范围内,规模控制在1至2公顷,通过增加路网密度和临街面积,促进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向居住街区有机渗透。居住区域还要设置完善的配套公共服务设置,服务半径满足居民步行10至15分钟可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