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专题策划 >> 营造学习法式 >> 浏览文章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上)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赵建华 已有0人评论  2023/5/25 14:55:11  加入收藏


视频播放密码:202305

南方科技大学未来教育发展中心赵建华教授做题为《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的专题报告》。

赵教授从“我们理解融合、理解创新吗?”作为切入点,利用教育与科技之间的赛跑阐述教育和科技发展的关系。

1.技术的进步导致教育因适应技术发展而转型;

2.教育不仅适应技术的需要,也会推动技术产生飞跃;

3.技术与教育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互相促进;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当前的教育转型是适应数字革命的需要。

第一部分 信息技术2.0

赵教授还对信息技术2.0的基本目标:实现“三全、两高、一大、三变、三新”进行了剖析:

“三全”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

“一大”即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三变”即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

“三新”即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两高“即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

总结出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模型并阐述了各个阶段的发展特点。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上)

在谈及融合与创新时,赵教授引入新加坡创新教育案例,通过新加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轨迹,总结出其”深度融合“课堂的基本特征:

1.运用思考策略:思考--困惑--探索

★形成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宰者;

★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

2.利用5W和1H策略

★形成学生的问题

3.使用ICT

★在线收集学生反馈

4.使用思考策略:你为什么这样说?

★对他们看到的和知道的进行描述;

★形成解释;

★提高基于证据的推理

5.使用思考策略:我过去认为--…,现在我认为….…

★反思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

★发展推理能力;

★辨识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互相学习

6.运用项目工作

★将学习迁移到一个新的和真实的环境中。

7.汇报展示

★发展沟通能力;

★评价学生的理解

8.自我指导的学习者

★监控自己的学习;

★提出问题;

★对学习进行批判性反思;

在谈及融合与创新时,赵教授提出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实验学校的经验:

课程重构: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

学校将始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把信息化作为学校持续创新发展的底层支撑,用“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全力促进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的变革。

全域信息化

在管理、教学、师生发展、后勤、安全等领域全面推动信息技术的运用,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质效。

技术定位:

沟通媒介:言语表达交流思想观点;

脚手架:问题解决、提升理解、突破学习重点

第二部分:教育信息化2.0的核心--融合创新

1.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深入理解融合创新的精髓

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普及教育>知识获取>知识深化>知识创建

普及普及:提高接受教育机会、ICT作为一门学科、强调信息素养、在传统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集中式教学

知识获取:混合式学习、在课程中嵌入ICT、数字化内容、基于学校的决策、信息管理系统

知识深化: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解决、无纸化教学内容/测试、学习自治和职责

知识创建:知识建构教学法、实践社群、持续性革新

赵教授向入会者讲解了各阶段的实现过程与途径。


赵建华:新课标视域下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理论视角与实践案例(下)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