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张志勇 已有0人评论 2016/9/29 22:01:34 加入收藏
第二个我想讲我们改革的意义在哪里?回归实验室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不管我们今天有多么功利,同志们,你拔出来也好,拔不出来也好,回归实验室是科学教育的必由之路。我想讲讲道理在哪里?
第一,首先大家都知道,我们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在哪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主席的实践论,人的认识是从实践是来的。我们讲科学知识的时候,我们的科学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它是从实践中来的。我在这里的一大段话讲的是什么,我们一直在讲格物致知,我以前也不大明白,我最近在认真看《大学》的格物致知,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什么意思呢?致知,你要掌握事物的知识,你必须研究事物本身。我们老祖宗讲的是这个事情,所以他讲了一大段话,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人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从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二,我们从现代科学知识的产生来讲,现当代的科学成果都是从实验室里产生的,这段话是程老师写的。“理解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的途径就是要重新走过科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路程,知道科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所以要到实验室里去学习科学。”我在04年出了一本书叫做《创新教育中国范式的转型》,我们提出一个叫做智慧繁衍。怎么发展人的智力、能力?实质上是要在教学过程中你要创造人力知识产生的内环境,让这个内环境去繁衍、去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你才能发展智慧。我在创新教育这本书里面,我说智慧繁衍它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的管理,你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吗?你必须把人类社会产生的知识再回归到他产生的类似的环境和过程中,让他去重新发现和体验,你才能让孩子更好地发展他的智慧,所以科学教育它是典型的智慧繁衍的过程。
依据三是用做科学的方法学科学是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个不用我们再唠叨多少,“做中学”是国际惯例。
第四个,我在想,用实验的方法学科学最符合儿童的天性。今天我们谈到了,好多孩子的兴趣来了,但是一到复杂的计算和定理就没有兴趣了,没有关系。实质上,我们首先要引进他,让他有兴趣。我认为尊重儿童的天性,是教育规律最本质的体现。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讲的一段话,“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也变得简单”。科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奥秘,就在于唤醒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并给予儿童充分的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用实验的方式学科学最能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在这里,我特别欣赏程同森老师的一段话“学科教学不能单从认识论层面考虑问题,一定要从本体论即学生、教师生存状态的层面着手才能解决问题。”程老师认为“化学实验是学生主体和学习客体之间的‘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这个学过马克思哲学的人更清楚这些话。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为什么让学生和物质世界对话,就是做实验。你的实验做到什么程度,你的智力就会发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就是这个意思。让孩子们去猜想,去实验,他能够做起来,智力就会发展,思维就开始发展。
依据六是解放了学生才能解放老师。应试教育确实不但绑架了学生,也绑架了老师。这是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科学教育要回归实验室。
第三个问题,《快乐的启蒙化学》:一个成功的教改案例。我认为实验是初步的,效果是令人欣慰的。实验是初步的,半年多肯定是初步的,但实验的效果是令人欣慰的。从学生角度讲,这三点还是让人信服的:让学生喜欢化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增强了,第三个我们担心的学生考试成绩还不差,我不好说多么高,老师们认为它是令人满意的这就了不起,如果说成绩不差,不要说高,一样了不起,因为让学生发展了,让学生喜欢化学,我们的发展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表现。但说实话,同志们,其实最让我高兴的有两点:一是让教师在团队中成长。这才是我最最想给山东教师队伍发展做的事情,因为我分管基础教育、师范教育,我现在也分管教研室。我最希望做的事情是什么,老师们回到你们喜欢的教育生活的状况,希望让老师享受到教师这份职业还是幸福的,还是有价值的,这是我真正想做的一件事情。我老是想,你们幸福了,孩子们就幸福了;你们的生活状态积极了,孩子们就积极了。你们天天疲惫不堪,幸福生活一点也没有体验,我相信孩子们不会幸福。
所以林老师这一段话,“我并不是孤立无援,我们的项目实验形成了一个研究共同体,实验共同体学校实现了经验共享,问题交流,优势互补,针对我们的困难,项目组将每个实验成功的要素汇总起来发给每个教师,为我们的课堂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我们的困惑、迷茫及时得到同仁的帮助,专家的指导,比如电话、QQ、邮箱中的交流,每逢有问题打电话或从QQ上提问题,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每次的教学反思都会得到点评等等。”你看看我们的老师多么渴望专业的引领啊。我说我很大的痛苦是什么,山东省的专业力量还是太弱了,首先仅有的专业力量作用没有发挥好,另外也远远不平衡。林老师说“正是由于大家的帮助与鼓励,我才能克服重重阻力,走出困境,走向正确的方向。”精神的激励也很重要啊,程老师经常去鼓励我们的老师们。“程老师告诉我,精神的累是最累的,因为我们心里没底,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如何应对,不确定的因素太多。我们所走的是一条少有人走过的路,前方的未知太多。”我一直在想,走在改革前列的人永远是孤独的,任何国家和时代都一样,先知先觉者是孤独的,是痛苦的。正是因为这样,我才向各位表示真正的敬意和感谢。
第二个让我高兴的是让研究与探索回归教师的职业生活。今天我们的老师为什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为什么享受不到职业生活的幸福?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教学已成为重复单调的累心又费力的简单劳动,而不是充满智慧与挑战的复杂劳动。这是关键。因为我们的教育生活本身自主含量很低了,大量的讲题解题做作业,题目又不是我们设计的,由专业机构大量批发商来供应,你像教学我们有多少自主含量。曾经有一个市教科所科长告诉我,张厅长,人家有一天突然发现,打字室的打字员说我也能当老师,为什么?老师不就是天天印卷子吗,卷子我还找不到地方印吗?这说明教师生活的自主含量很低了,创造性很少了,你想一想,学生是12年基础教育,你至少要干三十年至四十年,你说这样揉搓下去老师不得疯了吗,怎么有幸福生活?所以《快乐的启蒙化学》改革正引发教师职业生活的变革,这是最可宝贵的。所以每次实验老师上完课,都要进行讨论,都要写课后反思。我们的老师们家务活很重,有年轻老师,还有孩子和老人,确实不容易。我们老师写了这么多的教学反思,像甄静文老师写了十万多字,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程老师说“让老师如此辛苦也是不应该的”,这话对不对啊?对,但是我告诉大家,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永远是不累的,包括今天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要告诉大家,累在何处呢?没有兴趣。我想说,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难道说学生睡完觉、吃完饭都去玩去吗,这就是教育改革的目标吗?是让孩子所有时间过得都有意义,这才是教育改革的目标。我们为什么课业负担重,这个课业负担不是学生自己想承担的,而是家长逼的、学校逼的、社会逼的、老师逼的。我说当年,头悬梁,锥刺骨,不是别人把头发悬在梁上,也不是人家把锥子锥到大腿上的,是人家自己悬的,自己锥的,现在是老师和家长还有学校锥的,还要踏上一脚。美国的孩子入一流大学的也是晚上学得很晚,但是他自己的事情,他喜欢,他有这个志向,我们这样的孩子有真正喜欢学习而学得晚的吗?我们绑架了孩子的发展,我们的孩子到大学和社会上自主管理和自我追求的能力都会非常弱。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