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浏览文章

关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唐红丽 已有0人评论  2017/12/12 15:44:18  加入收藏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雷朝滋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唐红丽)12月11日,由中国网主办的中国教育家年会暨中国好教育盛典在京开幕。本次活动的主题为“‘一带一路’教育的新机遇”。与会学者围绕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新部署和新要求,畅谈他们对教育改革发展机遇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开幕会上表示,现实引领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目标,需要我们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新部署和新要求。新时代我们的教育主题就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教育现代化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核心是教育思想的教育理念现代化。

2017年9月,中办和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大力宣传普及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全面发展终生学习等科学教育理念,系统推进舆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使国际国内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实现快速赶超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但是中国传统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少,不适应新时代发展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雷朝滋表示,进入新时代,各领域都需要领袖人才和领军人才,领军人才要德才兼备,领袖人才更要有家国情怀。

当今社会已迈入信息社会,人的生产生活乃至思维学习方式都受到巨大影响,全球教育发展已被深深打上了信息化烙印。教育现代化就是要构建起以信息现代化为基础的教育体系。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着现代的教育,同时也在塑造着未来的教育。新时代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信息技术发展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重构教育体制,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和现实选择。

雷朝滋透露,在教育部和国家自然基金委的联合推动下,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建立稳定的渠道,大力推进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教育科学的交叉融合。

“利用自然科学的范式和手段,来研究教育科学的基础问题,这是对教育科学发展和人的学习发展规律研究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举措。” 雷朝滋说,教育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更要发挥先锋官先行者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相关国家合作,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关于信息化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影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周满生以“互联网+”全民信息化时代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题谈到,从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来看,不可以低估信息化给未来得教育教学带来的全方位的挑战。但是信息化、“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人工智能淘汰的只是落后的教育。而且尤其在培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品德和人格方面传统教学是不可替代的,关键是在这个时代,我们教给孩子什么。

周满生认为,学生创造力受很多因素影响,不仅受知识、智力、动机、认知方式、人格特点等个体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影响,不同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我们需要以跨文化的比较为视角,深入了解国外培养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为提升我国青少年创造力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帮助学生确立新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把学生生活时间和科学探索紧密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新时代和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戴家干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教育主要体现在:第一,要强调国家意识和国家价值。什么是国家意识,什么是国家价值,就是中国伟大复兴,中国梦,“一带一路”。这也是国家的大局、全局。必须站在这个大局下,来考虑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如何实现我们的国家意识?第一教育要立德树人,第二教育要现代化,第三,教育要面向未来,第四要提高教育质量,第五教育要助力建设人力资源的强国。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