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教育部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7/4/6 21:08:50 加入收藏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结合山东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作有关情况点评《攻坚计划》。(张珏瑛/摄)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提升普及水平、健全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布局谋篇,为加快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必将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
《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等战略目标。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高中阶段教育,已成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
更加重视高中定位。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布局中,从促进教育公平的角度,特别重视义务教育;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非常重视高等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在国家教育发展战略中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计划》出台的首要意义,就在于唤醒人们,从整体上更加重视高中阶段教育的战略定位。要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独特地位,它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承上启下、进行分流的重要环节;要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它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阶段教育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期、个人终身发展的奠基期,是进一步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工程。
更加重视健全机制。这一轮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攻坚”,要着力在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上下功夫。一是重视财政保障机制建设。要落实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普通高中投入机制,消除普通高中债务,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拨款制度。2014年,山东省出台了普通高中生均拨款标准。二是完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标准。山东省修订完成了《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增加选修教室数量,普通高中按照每4个班增加一间教室比例设置选修教室;结合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2016-2017年全省规划投资345.78亿元,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230所(新建102所,改扩建128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956.82万平方米,新增学位35.44万个,新增教师1.7万名。三是规范高中招生行为。山东省自2008年以来,即将优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名额60%以上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违规跨区域、超计划招生,争抢生源。
更加重视优化结构。结构决定功能。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里的结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招生结构。就是要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保持二者大体相当。这个必须坚定不移。二是高中阶段教育办学主体的结构。要积极扶持民办教育,促进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这是保持高中教育办学活力、提高高中教育效率的需要。三是高中阶段教育的类型结构。长期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只有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两种类型,缺乏真正的综合高中。山东省正在积极探索“2+1”综合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在高中生修习完成高一、高二普通高中课程后在高三年级进行分流,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合作开设职业技术类选修课程。
更加重视特色办学。千校一面、同质化,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最大弊端。这种过于单一的办学模式,是与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背道而驰的。加快推进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对高中阶段教育提出的重要发展方向。何谓特色办学?有人讲管理特色,有人讲教学特色,有人讲文化特色,不一而足。这些所谓的特色都没有抓住特色办学的本质。特色办学的本质,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离开了独特的个性化的课程供给,就无法真正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办学的关键是:普通高中必须加强独特的优势课程资源建设,形成若干优势课程群;职业高中必须加强优势专业建设,形成若干优势专业。
更加重视提高质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确定为“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要求。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一要“有灵魂”,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要“补短板”,普通高中教育要强化综合实践教育,职业高中教育要强化文化基础教育。三要“改模式”,普通高中要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职业高中要强化校企合作。四要“架桥梁”,要打通高中阶段教育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二者课程或专业衔接。为此,山东省正式启动实施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合作育人计划。五要“强素质”,在全面提高高中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普通高中要加强复合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高中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