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举行,专家呼吁重构教育生态

来源:新京报 作者: 冯琪 已有0人评论  2023/12/11 9:41:57  加入收藏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年会举行,专家呼吁重构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秘书长马国川,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顾明远,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汤敏、杨东平、张志勇,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执行秘书长石岚(从左至右)

12月11日记者获悉,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十届年会落下帷幕,此次年会主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政界、学界以及教育一线的5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交流思考当下教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多位专家认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就要继续从源头上落实“教育减负”,推动教育评价体系和教育考试制度的改革,利用迅速发展的高科技成果,推动教育变革。同时要改变观念,普及幸福教育等新理念,推动教育治理创新,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化来实现乡村教育振兴。

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呼吁加快教育生态重构

著名经济学家、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汤敏谈到,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今天教育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遵循教育规律,推进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世界的错综复杂和矛盾冲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这复杂的形势下,教育怎么办?香港大学荣休教授、原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程介明在线上演讲时谈到,社会的发展需要自信、从容、有尊严的一代。他提出了四个思考:把素养放在舞台中心,如何培养品质高尚的人才;深化学习话语,如何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何为师生开辟空间,避免成绩、考试、学历占据全部空间;如何淡化“尖子”,变为多元概念。

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主任杨丹表示,教育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在于对人的心灵滋养和精神培育。在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行业要整体转变教育观。同时,推进科教融汇,实现普惠科学教育。同时她认为,科技发展为教育进步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提升空间,教育行业各领域应发挥各自资源禀赋,建议积极布局大模型、5G应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以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体验,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推动教育协调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张志勇在论坛上指出,要以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引领教育生态重构。“我们的教育生态在很多地方已经被破坏了,以升学为第一目标,而不是育人第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德智体美劳的体系被肢解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同质化了。家庭教育则是补课、作业。”

张志勇称,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发展看升学率”成为错误的教育政绩观的真实写照。张志勇表示,近年来,这种错误的教育政绩观不但没有得到扭转,反而愈来愈严重,不仅用升学率、重点升学率考核评价教育系统,甚至用北清率评价考核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

张志勇呼吁,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加快教育生态重构。他强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坚持以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不能急功近利发展教育,坚持系统思维发展教育,坚持尊重教育规律发展教育,坚持依靠教育科学发展教育,坚持底线思想发展教育。要用法规推进教育生态的重构。

关注学生负担问题,建议从源头上落实“教育减负”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李镇西近日在线上开展了关于“双减”效果的调查,有630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现在孩子的课业负担“适当”的人达60.79%。在对学校“双减”满意度调查中,基本满意者占比32%,满意者占比是4%,不满意者占比26.5%。作业量减少是大家满意的主要原因。初中主科作业依然较多、“评价不变,减负空谈”也成为大家对“双减”不太满意或不满意的原因。

如何从源头减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认为,需要实质性的教育制度变革。实行自上而下的顶层制度变革,实行“源头减负”,而不是仅仅在学校和家长的层面上做“末端减负”。首先要以人为本,要善待儿童,培养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创业精神的终身学习者,而不是会迅速过时的考试机器。

张志勇建议,教育要健康发展,政府层面应该有所作为。一是清理功利化、短视化的教育行为,要给教育战线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在教育公平配置上下功夫,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源头上解决教育内卷。三是要给改革和创新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当前,社会和学界有人认为“减负就是不让孩子学习”。张志勇表示,这其实是对减负政策的误读。减负是在调整教育结构,让德智体美劳的结构和谐起来,是在调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构,让孩子减过重的部分,补不足的部分,让孩子们的学习健康起来,环境更好起来。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刘坚也表示,“减负”重要的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在喜欢的事情上花费的时间可能更多,但也不觉得是负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烽认为,坚持高中阶段的多样化是源头减负的重要途径和关键点。“高中阶段是教育体系的腰部,如果它不多样化,整个教育体系就没法多样化,目前它是一个瓶颈。”他谈到,推进高中多样化有两条路径。一是学校多样化,二是课程多样化。

王烽认为,实现高中多样化首先要扩大高中教学自主权,特别是校内课程的学分设置。还要加强课程资源和师资建设。同时,初中和小学阶段一定要让学生广泛接触实践。从小学到高中,职业生涯教育要跟上。此外,还需要开拓升学路径,加强区域的教育资源统筹。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