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新闻动态 >> 教育新闻 >> 浏览文章

中国教育报2020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20/12/30 21:15:41  加入收藏


5.《势不可挡的学习:释放学生潜能的7个基本要素》

[美]道格拉斯·费希尔 [美]南希·弗雷/著 龚朝红/译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评:

剥开藏着学习秘密的坚果

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冷玉斌


“我们都身陷学习这桩事当中”——《势不可挡的学习》一书开篇,就令读者悚然心惊。不是吗?大处看,这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学习型社会”日益形成;小处说,作为教师,每日都在与“学习”打交道,“重中之重都是要确保学生的学习”。那么,该如何观察学习,理解学习,促进学习,这就成了极为必要乃至紧迫的任务。就这一点,一直以来的相关研究也很多,各种论著与观点层出不穷。在这本书中,作者直面学生学习潜能,从七个方面切入“学习”,试图剥开一块又一块藏着学习秘密的坚果。

我以为,本书很有价值的一点就在于旗帜鲜明地以“系统”来思考学习,通过“系统”观看课堂,让学习可视化,由此提出了全书的分析框架。全书七章,每一章针对“势不可挡的学习模式”,谈论一个要素,分别是“学习的设计”“学习的开展”“学习的巩固”“学习的评价”“学习的调整”“学习的管理”“学习的领导”,如果用通常的思路,实际上也就是教学的设计、开展、管理等,作者这样转换视角,这本书就成了写给教师的“学习书”——分析、解释、抵达、创造更好的学习。在作者看来,所有的教,都是为学服务,如何在这样的系统里,让“学”变得更好,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宗旨。

作者对当下学习状态的描述太真实、太贴切了,“用一些小打小闹的方法去改进教学、促进学习,只会让人筋疲力尽,毫无效果可言”,“那些有才华的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效果,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何至于此?简单地说,是缺乏系统思考,只有当教师有了系统思考的能力,并且能学着着眼整个学习系统,有些结才可能被解开。

《势不可挡的学习》一书有个妙处,经由作者的分析,“学习”就是一个可观可感的实体,它们顺其肌理,仿佛高明的疱丁,拆开了“学习”这件事,给出清晰的实践路径,让读者或者说让教师能够慢慢领悟,渐渐学会,于是玩转学习就有了底气。这底气,从认知而来,从分析而来,说到底,也就能从技术而来。有时候,身处教学现场,似乎谈论“技术”是不高明的,哪里是这样呢?要让学习“势不可挡”,正需要恰当的“技术”给予支持和推动。换个说法,技术也不全是通常以为的操作上的弯弯绕绕、纯粹小道。《势不可挡的学习》,面向技术,给出各方面的策略,分析具体任务的操作与实施。进一步说,当反复操练到一定的纯熟度,那么,也就自然会有“慧心巧手”,而天机,也就尽在此中了。

 比如,作者分析学习任务的复杂性设计,将其关键点归结为二:一是难度,这是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努力;二是复杂性,衡量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思考、行动或知识。这两者的区分就带出一个很重要的认识,简单增加任务难度未必能使任务变得复杂,就不能真正促成学习的提升。这个分析太精准,为什么有些时候,学生在“困难”面前败下阵来,绝非一个“难”字能概括,在“难”的后面,还可以有一些很细的计较,从而帮助学生既能迎向困难,也能与困难适度相处,而不是畏难而退。

 作者还为教师阅读本书提供了贴心的读法:“读者可以以线性的方式,一章一章地阅读本书,也可以跳读不同的章节,以加深学习体验。”教师完全可以照着自己当下的最需要,选择进入这个系统的通道。作者为每一章设计了从教师和学生角度编写的虚拟账户,以阐明要素,这一点本身就构成了学习情境,这些情境来自作者与不同年级教师合作时的集体经验,从这些经验里,也能不断找到释放学生潜能的密码,看到“势不可挡的学习”的美妙样子。

“我们都身陷学习这桩事当中”,一本书是否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并不好说,但是,正如作者所讲:“会系统思考的教师明白,由于学生每个瞬间都在变化,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随时应对这些变化。”阅读《势不可挡的学习》,也可以看作“应对这些变化”的策略之一,效果几何,且读且做,要紧的是,教师自己先做个学习者,不管怎么说,“学习”这桩事,终归是桩好事。

6.《未来教育重塑研究》

尚俊杰/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评:

未来教育何以变革

北京市顺义区西辛小学教育集团 朱秋庭


互联网技术给社会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也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而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纷纷开展的在线教学,在疫情结束之后,该何去何从,未来教育何以变革,从尚俊杰教授的《未来教育重塑研究》一书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答案。

本书开篇从技术对社会的变革谈到技术对教育的变革,从多媒体资源、可汗学院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MOOC课程等实例出发,探讨信息技术对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的支持;从技术对教师角色的影响,进而论证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

作者通过对互联网推动其他行业变革的思考,提出本书的核心观点:信息技术重塑教育结构,再造教育流程。通过“四问”(过去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的情况和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未来应该怎么做?)让读者跳出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规定,思考教育流程是否可以优化和再造,并从教师角色再造、学习方式再造、课程教学再造、组织管理再造这几个方面来探究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师角色再造。作者从效率和质量、角色分工、人工智能对教师的影响以及教师角色再造的未来路径来谈信息技术再造教师角色。认为信息技术提升教师能力,关键在于提升工作效率,并提出了“先提升工作效率,然后再谈提升教育质量”的观点。提升效率是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需求,可谓是说到一线教师们的心坎里去了。

作者提出了教师角色再造的未来路径:由“全才”变为“专才”,由“教学者”变为“辅导者”,由“教练”变为“导师”,让教师角色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和泛在化的趋势,让教师从专注“教书”回归到“育人”。同时作者也提出了教师角色再造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师要树立合作意识,对技术的发展抱有开放心态,强化转型意识。同时学校也要具备变革意识,推动教师角色再造,注重教师情感情绪变化。这些观点不仅针对的是教师角色再造的未来路径,同时也为现在的教师发展指引了方向。

 课程教学再造。对于学校来说,除了教师,课程是学校教学的另一核心,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本书中,作者重点探讨了在线课程可能对学校课程组织、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从资源、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等方面,探讨了“互联网+”如何推动课程教学革命。例如“互联网+”能够拓展课程资源,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互联网+”与翻转课堂相结合,可以通过混合式教学推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化学习。同时提出了有趣的“二中理论”,用以解释在线课程或许能实现教育领域的破坏式创新。

 在阐述了教育流程再造的几个方面之后,作者提出了对未来教育的畅想。总结了未来教育的三层境界:基础设施建设、学习方式变革、教育流程再造。同时探讨了可能遇到的深层困难:技术的非显著性、创新的艰难性、观念的牢固性以及教育的复杂性。当然作者没有只停留在提出挑战和困难,在最后一章重点探讨了未来教育发展的策略。提出首先要转变观念,结合技术时代的背景,重新思考教育中的各个因素;其次要注重教育研究,把教育研究作为发力点;最后再次强调了学习科学在教育深层变革中的重要作用。

读完《未来教育重塑研究》,真的能够让人感受到这本书“有理有据有观点,有趣有用有意义”。作者想要表达的就是:今天令我们期盼、迷恋、担忧甚至恐惧的技术,大部分终将会成为过去的技术,成为我们习惯使用的技术,我们需要在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思考整个教育。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