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作者: 陈霜叶 已有0人评论 2020/2/8 16:49:52 加入收藏
导读:当前,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斗争正在持续进行。教育学子遵守有关规定坚守在家中、宿舍中。为了支持同学们自主开展学习,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倡议学部全体教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共同开设一门“抗疫中的教育学”微信微课程。课程所陈霜叶老师积极响应,率先从课程的角度开讲,分享“疫情中的教育冷思考与热思考”。
各位同学:
大家好!在这个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最严的早春,非常感谢教育学部提供这样一次微课的机会,能够让我和大家分享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
我的思考,基于这样两个大问题:
第一,这场疫情会对中国的教育系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第二,教育可以为防疫、国家和人民做些什么?
这里相应的是一个冷思考和一个热思考。
所谓冷思考就是站在学者的立场,以冷静、冷感和距离,去审视我们当下所见到的疫情之后的“停课不停学”这样一个正在发生的教育现状。
这段时间的观察,我有这样三个忧心:
第一个忧心是机构凶猛。在教育部刚刚决定了抗疫期间教育系统“停课不停学”之后,受资本和生存驱动的在线培训机构,就通过在线的方式,做出了“在家上学”这样一种安排,增加流量和用户。这些机构从以前的正规教育的影子地位, 居然一下子走到了C位。然后,它带了节奏,把我们现在看到的网上的“在家上学”变成了一个由线下课程表、常规知识性科目的形式直接照搬上在线平台。那么,我很想要问一下,这样一种超级大班,十几万人同时在线去听一堂课,然后以讲题和知识点为核心的讲授模式,是我们值得追求的?这是对学生有益的学习模式吗?我们会不会被它所带了节奏?
第二个忧心是,说好的学生个性发展和个性化学习与素养发展、说好的线上个性化推送、大张旗鼓的素养和深度学习,为什么突然就在”停课不停学“这个阶段,毫无声音。没有人会提,没有人提到说我们在停课不停学期间,要从课程设计的角度、学生发展的角度、素养的角度做这样一个课程设计呢?所以这次疫情的“在家学习”就像一个照妖镜,照不出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反而照出的还是备考和知识点学习。
第三个忧心是,在疫情中的教育应急处理措施之下,老师都被要求进行在线备课、学生家长要打卡,而这种模拟线下课程表的学习模式就直接被搬到了线上。我最担心的是,也是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在复课之后,一切如旧。我不希望只听到培训公司在笑,因为它们获得了大量的流量;也不希望听到教师们在哭,因为他们在这段时间拼命做的努力,结果不会被用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去。
所以我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冷思考。不管在任何时候,我们的教育初心是不是都应该围绕并坚持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
第二个我想提供的就是一种热思考。这种热思考是基于我们作为专业的老师的专业热情。医生心系病人,老师心系学生。
在当前这样一个疫情之下,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我们在将来是不是能将健康教育还有健康素养放入我们正式的学科课程与学校课程安排里去?或者是以跨学科的课程形式,把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学生需要的重要的学习领域。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健康知识,它也是可以和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一种跨学科的连接。
第二点,我们可以把当下的疫情理解为一个teachable moment, 一个“可教的时机”。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将这样一种重大社会生活事件、所有社会成员共同经历的危机事件,以一种课程设计,把个体的、碎片化的感性认识转换成为一种理性的、有深度思考的集体和个人经验、品格和素养。这些都是需要用心的和专业的课程设计。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希望作为华师大教育学部未来的专业教育创新者和引领者能够站在冷思考和热思考的角度,共同去思考这场疫情可能会为我们的中国教育带来什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又可以为防疫、国家和人民做点什么?
谢谢大家!
(陈霜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副所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系副系主任;ECNU Review of Education(中国高校第一本开放获取的教育研究英文期刊)执行副主编;香港中文大学教育政策博士。)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