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东教育社 作者: 管恩武 李 勇 已有0人评论 2019/1/30 9:43:57 加入收藏
——访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
导读:从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到2018年14个省市相继出台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41年里,无论是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还是考试次数、招生方式,高考的历次改革无不牵动着全社会的目光。开始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难度最大的一次改革,到2020年,我省将全面实施新的高考制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来路,追寻足迹,我们采访了这一历史进程的亲历者、见证者、推动者——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
嘉宾简介
张志勇,1963年出生。现任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教育学博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国家督学,第七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第二届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基础教育、教师教育和教育政策研究,荣获“当代教育名家”称号。
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高考的改革做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
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经历了很多次改革。启动于2014年的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初衷是什么,其背景和主要内容体现在哪些方面,高考综合改革“山东方案”的特点有哪些?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本报记者(以下简称记者)日前就相关问题采访了山东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张志勇。
一、没有邓小平我们就不会有上大学的机会
记者: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而高考的恢复则始于1977年。高考给当时的年轻人提供了向往已久的学习机会,进而为国家后来经济的腾飞提供了保证。作为恢复高考的亲历者,请谈谈您的体会。
张志勇:经过十年“文革”,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在那样一种极端困难的时代,如何把中国从十年“文革”的极“左”思潮中拉出来,邓小平同志选择了教育和科技。在全国恢复高考制度,让莘莘学子迎来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我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直接受益者。1981年入学的我们这届学生比较特殊,是恢复高考以来入学难度比较大的一届,原因是我们入校的时候,恢复高考后入校的77级的学兄学姐们还没有毕业,这使我们这届学生成为恢复高考后唯一的五届同堂的学生。正因为如此,我们这一届学生录取的难度加大了,原来每个系每年都招两个班,但到了我们这一级,因为“五届同堂”,校园里学生“人满为患”,每个系只招一个班。
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学学习机会。40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认识邓小平同志力主恢复高考的重大意义,从政治上说,它拉开了当代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的先声;从教育上说,它迅速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让我国教育事业得到快速恢复,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上说,它吹响了尊重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角,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老师们在考场为学生加油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