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面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学生应当具备怎样的能力?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吕寒菲 牛小游 已有0人评论  2017/3/31 14:56:02  加入收藏

  以往学生的生涯规划,总会有这样的路径:努力学习考名校,然后进外企或是做公务员,不管出身如何,通过个人的拼搏总有机会踏上长辈们期待的那种生活轨迹。而现在的学生,他们面临的外部环境和竞争会远远超出我们的经验可以推理的范畴,因为未来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

  以往依靠知识和经验的工作岗位很有可能会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所有做这些工作的人都有可能失业。因此,思考我们的学生该如何应对这样一个急剧变化的未来世界便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未来的职业环境是怎样的?

  1.由信息时代转向智能时代、概念时代

  近几年很多制造业企业把整个生产线机器人化,这些机器人24小时不眠不休,既不跳槽又不抱怨,更不会要求涨薪。美国加州一位教授的智能汽车把他送到研究所后,自动开启Uber去接单赚钱了。如果想要一个飞机模型,不必再去玩具店,一台3D打印机已经可以帮你实现。当前手机产业中很火的两家公司,一个是苹果,另一个是小米。苹果的成功靠得是工程师吗?不是,靠的是好的理念和用户体验,用感性的视角体察用户潜在的需求,同时引导用户探索新奇的体验。小米靠什么?小米没有庞大的产品工厂,它依靠的是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这些都需要良好的感性思考力。

  2.外部环境的变化会更快、更难以预测

  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多长呢?如果25岁参加工作,65岁退休,正好40年。当世界五百强都只有40年寿命时,我们就会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其实不仅是公司的存活期变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们在做学生期间,基于知识获取地去学好一个专业,是不是有可能制约他们未来的发展呢?

  3.人们越来越追求自我实现与幸福感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人均GDP是3313美元,2016年中国人均GDP为8866美元,预计2025年中美的GDP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发现:3000美元是一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界限,意味着一个国家和民族摆脱了贫困,开始进入小康和幸福的阶段,所以中国大概是2008年的时候跨入了小康阶段。

  8000美元也是经济学上公认的一个拐点,在这个点之后,幸福和经济收益没有显著的正相关,也就是,我们的幸福感不会随着我们的收入明显上升了。

  因此,这一代的学生和青年不会像上一代人更多地去追求安全感、追求生存、追求赚钱,而是开始追求幸福,追求自我价值和实现。这其实也符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从底层的生存、中间的社交到高层的自我实现。

  二、面对未来职业世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1.用思维而不是完全的经验去应对未知

  这里所说的思维,应当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学生受到的教育应当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使他有能力去胜任原先专业学习之外的学科和职业。学习期间,不应只是掌握具体知识点和知识体系,还应是通过专业这个窗口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看清事情的规律,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撇开无关的细节,从而获得掌握其他任何学科的能力。

  接受教育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忘掉所有书本上的知识后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的教育所得。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第二个层面,现在这个时代信息传播快,只要有意愿,学生一定有渠道、有平台、有机会去了解想知道的事情,所以,原本需要经验积累的东西可以在很短时间获取到。相比一些可以用较短时间获取的经验,思维方式相对稳定。但从长久来讲,经验的积累会影响思维方式。或者说,当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时,要有意识地去调整思维方式。这个时候,经验的重要性下降而思维方式变得更重要了。

  可是,思维方式好再加上迅速获得的“经验”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吗?未必。因为很多事情的成功需要对分寸和火候有恰到好处的拿捏和把握,这就是成长和成熟。

  2.具备感性思考力而不仅仅是理性思考力

  思考力是指个体为完成某种活动或任务时,对内外部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重组、整合的各种思维能力要素的总和,是后天学习引发产生的一种素质。思考力水平是衡量思维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思维能力的提高取决于思考力水平的发展,思考力提升,思维能力增强。

  在人的能力中,思考力是构成其成长空间的重要因素,分为理性思考力和感性思考力。这个能力是由系统学习、静心阅读典籍、走世界、经历阅历等沉淀下来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当前,学生多通过在学期间的知识学习或网络、媒体获取信息,被动引导形成的理念较多,主动思考形成的观点较少,易造成理性思考力和感性思考力的不均衡发展。如此,进入职场后劲堪忧,成长空间有限。

  面对未来的职业世界,对事物的认知和思考判断能力是一个人长久的核心竟争力,它永远是技巧性的东西无法替代的。面对百科式的爆炸信息,思考力尤为重要。

  信息时代理性思考力占据主导并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进步,但进入智能时代、概念时代,人们希望面对的事物能够有设计感、有意思、有意义,希望面对的人有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有共情能力,这些无一不指向感性思考力。

  感性思考力的培养,应当通过调动感官来引导思考,让学生在提升技术和智力的同时,具备洞察人性、体察他人心理与感受的意识,重视自我的情感属性及需求。

  3.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情只有提前规划才能稳扎稳打获得成功。然而面对变化愈加剧烈、愈加难以预测的外部环境,提前安排、规划已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同时锤炼良好的应变能力,在变动的局面中迅速做出有利反馈。因此,与其基于目前的现状教导学生做生涯规划,不如在此基础上更多地引导学生增强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4.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

  长久以来,我们对于成功的定义都是单一的,这使得很多学生的快乐和成长被束缚,职业选择受到影响。在价值观更加包容的时代,我们的学生应当具备不过度被外界影响、找到自己真正所爱、所想的能力,探索能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和领域,找到工作背后的意义,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成功。

  未来的职业世界,充满未知、充满挑战,面对这样的职业世界,有多少学生不愿刻板读书、不愿找安稳的工作、不愿做个平庸人。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对未来做判断,引导他们开启或许我们未曾见过,但是属于他们的幸福、成功的职业生涯。

  (作者单位, 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北京师范大学))

0
0
关键字:面对 未来 职业 世界 学生 能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