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教育家 作者: 严文蕃 已有0人评论 2017/2/20 22:30:37 加入收藏
深度学习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对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紧迫挑战而发起的新的教学范式转型,它以数字化元素和全球利益共同体的合作模式,重构了传统教育体系中最根本的教学要素与环节……在这场迅速发展的变革洪流中,没有哪个学校或国家能够阻止或回避它的发生,唯有以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应对变革,在变革中抓住机遇,更好地助推学生的发展和整个教育事业乃至社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既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也挑战着教师的教学地位与作用,引起了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革。传统教育系统内部的种种弊端,如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下降等,形成一种无形的推力,推动着传统教育的反思与变革;而在教育系统外部,科技与互联网的高度发达也形成一种强大的拉力,带动传统教育范式的转型与突破。
深度学习便是在这样的教育变革形势日趋紧迫下催生的新的教学范式,力图弥合教育内外部系统要素间的张力,引领教育走向适宜当下时代特征与要求的创新发展道路。
1.深度学习的概念、理论基础与核心要素
在西方,关于深度学习的研究和讨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深度学习是对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的重新解读,主张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学习和发展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所必需的核心能力和知识。
相较于重在记忆和再现知识的传统学习方式,深度学习强调理解和分析知识、整合和转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生新的知识。我国在30年前曾经广泛引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理论,引领了影响深远的以目标定向和反馈矫正为核心的目标教学改革,对当时的中国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不能不说,改革主要影响的是认知领域的记忆、理解和应用的教学。
布卢姆的学生安德森和克拉斯沃在认知分层体系中强调和增加的创造层次的教学目标,至今在教学实践中没有显著进展,这也是当前国际上普遍追求的深度学习的改革旨趣之所在。
在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实现传递和再现知识的传统学习目标,同时也为学生深度学习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机遇、资源平台和实现形式。全球教育利益相关者都普遍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如何设计和实践一种有效的教学体系,以促进所有学生在未来取得成功?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教学体系的三个过程性核心要素是师生互动关系、教学实践、学习质量测评。科技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入将能够从根本上积极促进这三种过程性要素的创新与变革,从而影响教与学的产出质量与结果。
指向深度学习的新教学范式即是将科技与互联网元素充分且有效地融入教育目标的制定、师生互动与合作关系的建立、教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学习质量测评的设计与执行中来,旨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分析、评价、应用和创新,促进学生潜能和全方位素养的发挥和培育。
基于科技和互联网资源与工具的深度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时空地域范围,超越了以书本和教师为载体的传统教育范式,以一种全新的范型来重新界定学习的目标、手段和评判标准,从而能够更适切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和全球化、数字化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深度学习的新教学范式要求重新制定一套符合时代特征与要求的新的教育和学习目标体系。迈克尔·弗兰和玛利亚·朗沃斯指出,在全球合作共同体框架下,深度学习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及健康快乐的、能够贡献于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共同利益的个体。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他们列出了深度学习的六项关键素养,包括:品性(character)、公民素养(citizenship)、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criticalthinkingand problem solving)、合作能力(collaboration)、创造力与想象力(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被简称为“6C”核心素养框架。这是整个深度学习新教学范式所围绕的核心要素和目标,具备了这六方面素养的学生可称之为深度学习者。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