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在线学习 作者: 卓宇 已有0人评论 2017/1/9 10:35:06 加入收藏
强者愈强、 弱者愈弱现象, 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马太效应”。 国务院参事、 中国教育创新“ 20+”论坛的创始成员汤敏提出, 教育界要用跨行业、 跨学科、 跨领域的“ 集合影响力”, 整体地去解决我们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以打破“ 马太效应” 这一困境。
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汤敏
近日,在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发起的“弥合教育数字鸿沟的创新之路”论坛年会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顾问、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轮值主席谈松华表示:“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地区、人群之间,还存在于不同学校之间。如何弥合教育数字鸿沟,减少新的不平等,这是各国政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共同面临的问题。”
在推进全面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由于经济、教育、社会以及环境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数字鸿沟。对于政府而言,其宏观决策的一个重要意图就是缩小地区差异,实现教育公平化均衡发展。事实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由于经济实力、教育信息化基础不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观念与意识也不尽相同等原因,各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并没有逐渐缩小,而是在某些地区进一步加大。这就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国务院参事、中国教育创新“20+”论坛创始成员汤敏在论坛年会上提出,教育界要用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集合影响力”,整体地去解决我们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破除“马太效应”这一困境。
采取积极措施 遏制弱者愈弱现象
汤敏首先展示了两张学校课堂的图片,分别是广东东莞松山湖小学和广西上林县双罗小学。“松山湖小学课堂上采用的都是最先进的硬件设备,每个学生都配备一台高端平板电脑。这些学生正在做翻转课堂,在这里你能看到最先进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我想这里的教学方式跟一些发达国家差异不大。双罗小学是上林县的一所村小,如今学校里也拉进了20兆的宽带,并配备了多媒体硬件设备,虽然整体上看起来不错,但这个学校还是处于教育信息化刚刚起步阶段。”汤敏接着讲到,“据甘肃省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基础教育阶段只有1名学生的学校还有219个,只有2—5名学生的学校还有854个,100人以下的村小教学点仅仅在甘肃省就有7892所,可以说这些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处于最底层。”
“马太效应”一词,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的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更早在500年前,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也曾提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汤敏表示,“数字红利其中一个可能性就是数字的快速扩张带来的厚利偏向世界范围中的富人、权贵和高技能人群,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使其在利用新技术上更为有利。如果政府和社会不干预,‘马太效应’会是教育信息化中一个必然产生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行动,来打破这一困境,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共同力量。”
汤敏还讲到,“教育信息化我们已经推动了十余年之久,我国的教育领域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数字化和互联网化而言,我们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如何让这个发展过程率先在贫困地区、在农村学校开展起来,从而规避‘马太效应’,我国政府已经指出方向。党的三中全会曾经提出,要用构建信息化的手段来把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地用于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
早在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革、工信部、中国人民银行就曾共同下发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提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方案》要求,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先解决农村中小学宽带接入;把中西部农村中小学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建设纳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满足学校宽带租用、设备运行维护、购买信息化服务等基本需求。
摒弃各自为政 发挥“集合影响力”
刚刚发布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87.5%,较2014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其中,带宽在10M以上的学校比例为64.3%,较2014年提高了23.3个百分点。北京、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份已全面实现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但硬件的均质化发展不足以打破“马太效应”的僵局,应用不当反会使其愈演愈烈。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实践工作的汤敏,深知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万万不可急功近利。
“过去几年里我们做了很多实验,例如把人大附中的课用互联网直接上到乡村学校,如今我们正在探索如何推进类似这种活动向更广泛、更高层次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贫困地区县域教育信息化渐进式推进整体解决方案’。现在碎片化时间太多,各种各样的信息扑面而来,老师们面对海量的信息,觉得无所适从,每天浪费大量的时间,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来实验,这个方案要用一种新的办法,就是在现在国际上刚刚开始在实验的叫‘集合影响力’。”汤敏接着说到,“过去大家各自为政,教育信息化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投入巨大,这种各自为政的实验最后不仅缺乏影响力还要花费大量资源。所以,我们应该抱团群暖,从而发挥‘集合影响力’优势。前些日子,我们组织一批国内从事教育信息化的企业家,包括教育机构一起到河北省滦平做调研,滦平县是一个贫困县,教育相对也比较落后,我们打算先做试点再逐渐扩大规模,这次实践我们选择了众多优秀企业与其合作,希望可以改进以往教育扶贫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各自为政的碎片化问题。”
最后汤敏总结到,教育信息化是能够打破目前教育瓶颈的重要手段,但这个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马太效应”。只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重视起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的发展,发挥“集合影响力”,整合现有资源,把这些最新的技术、内容和手段率先送到农村地区去,那么“马太效应”的困境就一定会被打破。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