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用心学防治“空心病”

来源: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文东茅 已有0人评论  2017/1/7 20:13:02  加入收藏

  12月17日,由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主办、我爱教师网承办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三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演讲嘉宾新见迭出, 精彩纷呈。现场座无虚席,与会听众超过一千人,堪称2016年最大规模的跨界盛会。

  今天奉送给大家的是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文东茅先生的演讲------《用心学防治“空心病”》。网上广为流传的“空心病”现象,不仅仅是学生,整个社会的很多人都空心了。寻病源,找良方。心学正是防治空心病的灵丹妙药,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意识和行动。所以,归根结底,防治空心病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

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   文东茅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 

  一、空心病   

  最近,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老师创造的一个词在网上广为流传,这个词就是“空心病”。按照徐老师的解释,“空心病就是价值观缺陷所致心理障碍。”这一概念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它切中要害,发人深省,是因为不仅有北大学生得了空心病,其他高校同样有;不仅仅是学生空心了,整个社会的很多人都空心了。也许,今天在座的各位中,就有不少人正饱受“空心病”之苦。徐老师总结“空心病”有以下特征,大家可以对照看看自己是否不幸有这些病症:

  1、 类似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2、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3、通常人际关系是良好的。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需要维系在他人眼里良好的自我形象,需要成为一个好孩子、好学生、好丈夫、好妻子。但似乎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而做的,因此做得非常辛苦,也非常疲惫不堪。

  4、有强烈的自杀意念。这种自杀意念并不是因为现实中的困难、痛苦和挫折,用他们的话来讲就是“我不是那么想要去死,但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还要活着。我完全不知道我活着的价值意义是什么,每天的生活行尸走肉,如果是这样,还不如早点结束。” 

  由于发现了这种空心病比抑郁症更严重、更普遍、更不好治疗,所以,徐老师作为一个高校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科医生,大声的呼吁:请救救孩子。不仅是要救孩子,也要救所有饱受“空心病”折磨的人们。徐老师内心充满着忧虑,他不仅在大声疾呼,也在不停的寻找治病救人的良方。令人遗憾的是,徐老师发现,这种空心病用西方传统的药物治疗、电疗都无效,用传统的心理咨询、用积极心理学干预也都成效甚微。昨天,我与徐老师通了一个很长的电话,交换了看法。我很高兴的得知,徐老师已经开始转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办法了。我告诉他:以我粗浅的体会和观察,我坚信,心学就是治疗“空心病”的对症良药。我已经与徐老师相约,以后共同探索如何用心学防治空心病。今天,我也想向大家分享我对此的一些认识,希望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二、心学    

  我对心学的接触时间很短,认识还很肤浅,所以在此只能作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心学可以源自尧舜禹的十六字心法:道心惟微、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孟子非常重视“心”的学问,他就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希望人们不要“失其本心”。通常,人们认为心学作为一种学说,发端于陆九渊,而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心学可以泛指“陆王心学”,更多的情况下则就是指阳明心学。与心学相对应的是朱程“理学”,是“求万事万物之理”的学问。阳明先生青年时代在很长的时间都是学的朱熹理学,他认为,既然万事万物都有理,就去格竹子,结果不但没有格出竹子的理,反而格出了自己身体的病。1508年,阳明先生被贬贵州修文,有了中国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惊天一悟,史称“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事物物者误也”。据此,阳明先生逐渐创立了一整套阐述“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体系。

  可以说,心学就是研究心、发现心、使用心的学问,就是一种身心之学、修心之学。阳明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一颗良知之心,只是被物欲、私欲所遮蔽了,致良知就是找回自己本自具有的清澈的良知之心,就是回答孟子“求放心”的问题。心学不是唯心主义,恰恰相反,阳明先生“心怀天地万物一体之仁”。如果能“心怀天地万物”,怎么会没有“物”?还怎么会“空心”?徐凯文老师说“空心病”是比抑郁症还严重的心病,许嘉璐先生说,阳明心学是治疗当今社会癌症的一剂良药。心学治心病,心学就是治空心病的良方良药。

  三、心学的疗效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觉得是在空谈,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我想告诉大家,以我的亲身经历,发现心学确实有效,不仅有效,而且可以很快收到奇效。

  我自己就得过某种程度的空心病,在一段时间内就没有生活和工作的方向感、意义感,总想着辞去行政职务、想着退休。当我学习阳明心学之后,我意识到这其实是自己的心中“小我”意识太强,所以会感到“空荡荡”的。当我心中有了学生、有了对中国教育的更深切的关怀,我的生活更充实,心也就更充实了,空心病就在不断去除。现在我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自己学习,督促学生学习。我给学生上课,不再是一周上一次就走人,而是上“水课”,我们建立微信群,一周七天随时与学生在一起,我们追求的是“上善若水”、“水滴石穿”、“水润万物”。我还主动在贵州修文、江西井冈山等地开展“良知教育”试点。从今年5月27日第一次到修文之后,一百天内我去了五次修文,还带着修文的老师三次到石家庄、北京学习。我还主动做了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我现在已经没有了退休的想法,而是要“为祖国健康工作六十年”。

  从学生身上也看到了心学的作用。我要求学生每日三省吾身:“不说谎、不抱怨,尽己责”,同时,每天读圣贤书,导之以正,激扬其高远志向。我要求学生不断体会“修道之谓教”、“尽责即幸福”的含义。这些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可以说大多数同学的精神面貌都有了明显的改变。我的这种“水课”也收到了学生的欢迎,外校、外院系的同学、访问学者、甚至保安都会来旁听,在课程结束之后,绝大部分同学都还在继续坚持每日三省吾身,继续每天读圣贤书,以“修身”、“修心”。

  我身边还有很多校长、教师、企业家也在学阳明心学,他们是把心学当身心之学来修。我就发现,他们中很多人的生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更加幸福,人生更有方向,企业更有良知。今年10月29日,我参加了北京阳明教育研究院主办的“企业家致良知贵阳论坛”,在那里,我从每一位发言者身上看到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当我们一起唱起《歌唱祖国》时,很多人都流下激动的泪水。

  四、回到自己   

  最后,我想回到我们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上医”,上医治未病。要把空心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甚至让它根本就不萌发。但是,阳明先生说:“若自己病痛未能除得,何以能疗得天下之病?”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让自己不得空心病,要找到做教师的价值和意义,不要抱怨,不要有职业倦怠。

  心学是防治空心病的灵丹妙药,这药是可以终身免费领取的。但是否领取、是否服用,完全取决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所以,归根结底,防治空心病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