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未知 已有0人评论 2016/12/14 9:49:46 加入收藏
“今天孩子又布置作文了。”对很多爸妈来说,这都是一句会把天聊死的话。因为,当孩子写不下去,拿着稿纸眼巴巴地望着你的时候,你的内心一定是惆怅的。这个时候,粗线条的爸爸一定会抢占先机:“孩子他妈你教他吧!我不会教。”(麻麻只想大喊一声“臣妾做不到啊!”)这个难题,随着一位记者拔拔在家长会上分享自己教女儿写作的经验,解决了。
中间那位帅哥就是张磊爸爸
01
写作和说话,共同构成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表达。
我不知道现在玩着智能手机和pad、电脑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人将来在表达情感时,会好好琢磨一些来自心底的文字,而不是信手拈来互联网世界的段子。我真心希望,我女儿能养成这样的习惯,至少,她应该有这样的能力。
就我个人而言,一直最重视女儿的文字和表达。我坚定地认为,在所有学业科目中,这是唯一可以真切影响她一生的东西。她观察这个世界的角度,她宣泄和传递情感的方式,都会因为文字技能的提高而变得丰富,她会变得感性,变得柔软,变得细腻……在文字的世界,她会得到创造力、想象力,和能帮助她战胜浮躁远离喧嚣的,安静的力量。
02
现在对文字工作的俗称都是“码字儿的”。基本上,码字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工种——它所需要的文字基本功,生活阅历,观察能力,思辨能力等等,都是需要练习的。而我认为,最好也最适合启蒙的练习,就是写日记。
大概从一年级开始吧,当我发现女儿能熟练使用足够多的文字时,就尝试着让她写日记。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威逼利诱”,和“毫无节操地赞扬”。
威逼利诱好理解,晚上想看电视,那白天写篇日记呗;今天玩得很爽,明天还想继续?那就把今天怎么玩的写篇日记吧;这个假期,写满20篇日记,奖励乐高玩具一个;旅行之前完成5篇日记,不然爸爸就退机票了……
毫无节操地赞扬,这是我在采访南京一位语文教育名家时,他告诉我,想让孩子愿意写作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玩命夸,你实在找不到可夸的,甚至可以说“这个标点符号怎么点得这么好,爸爸都想不到这里可以用这个标点。”
总之我深以为然,从此对女儿每篇日记、习作,都用尽洪荒之力去夸奖,“你确定是你自己写的?太神奇了。”“老婆快来看你女儿写的作文,比你水平高多了。”常常还要配合肢体语言,演技浮夸,心累不已。
其实没几个小孩是喜欢写作文的,我们小时候也一样。刚开始每次让她写日记,那个痛苦不堪啊,跟挤牙膏似的,每天我下班回家,看到的不是一篇吃喝拉撒睡的流水账,就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对话记录。
记得有一天我刚进家门,她兴冲冲告诉我今天日记字数喜破纪录,写了500多字,我翻开一看,“今天,我读了一本什么什么书,它告诉了我一个道理……”接下来估计500个字,都是抄的书评,最后加了一句,“这本书实在太好看了。”我强忍着内心的悲怆,硬着头皮夸奖,“恩,真棒,字写得越来越好看了。”其实想想,她能把500个字抄一遍,又何尝没有收获?
我觉得,一年级主要是让女儿对文字有个基本的认知,学会并且愿意把日常的琐事或者自己一些零碎的想法记录下来。本着鼓励她培养习惯的目的,我一般不对她的成文做任何改动,你写几十个字、抄几百个字;记一篇流水账或者哪怕是画一幅画都行。
最多就是在夸奖之余,顺口提一两句建议,比如写中午吃了红烧肉,很好吃,那你吃了几块啊?有没有一边想再吃一块,一边又怕长胖不敢吃啊?写下午和小伙伴玩乐高积木,两人是怎么分工的啊?等等。每次都是点到即止,也从来不要求她改写或者重写,我相信潜移默化的力量,这些建议她其实都听进去了。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