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作者: 粟裕 已有0人评论 2023/2/22 8:17:48 加入收藏
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启幕,教育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今年关注的热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在今年两会上将提交多份教育提案,他在接受封面新闻专访时,建议提高中西部地区县域普通高中教师待遇,健全中西部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尽快出台高中课后延时服务经费财政和家庭分担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
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对收入待遇满意度较低
为何关注中西部地区高中教师待遇?张志勇调研发现,教师待遇低已成为中西部地区县域高中发展提升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各省高度重视县域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优先满足高中教师编制需求,但县中在引进教师方面却困难重重。
“中西部地区县中新入职教师待遇偏低,对师范院校毕业生普遍缺乏吸引力。西部某省一所中学现有教师编制458个,实有在编教师332位,缺编126人,地理、英语、数学老师严重短缺,但近年来每年教师招聘都完不成计划。”张志勇说,据调研发现,新进本科学历教师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比,东部某省为9.8%,中部某省21.6%,西北某省为27.5%,东北某省为30.6%,而中部某省、西南某省则分别高达61.6%、75.2%。
此外,中西部地区县中教师对收入待遇满意度低。调研发现,48.9%的县中教师对工资待遇不满意。其中,西南某省3个调研县分别为82.6%、65.7%、58.2%,中部某省2个调研县分别为66.2%、59.8%,西北某省某县则为57.2%。
建议逐步提高中央和省级分担县中教育经费比例
县中教育涉及教育公平、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县中教育是国家和地方共同事权。张志勇认为,可改变当前县中经费供给主要由县级财政承担的状况,逐步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分担县中教育经费的比例。
他建议,中央财政设立县中振兴专项经费,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巩固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县中教育经费专项转移支付力度,专项用于新建高中建设经费补助、化解债务,以及新招聘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
此外,适当提高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与学费标准。调研发现,当前年10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维持学校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小型校舍维修等基本运转经费已十分紧张,要满足学校的课桌椅、图书、仪电、文体器材添置等就更加困难,建议国家统筹测算高中教育成本,适当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另外,十多年来,物价指数和人力成本已大大提高,建议适当提高高中阶段学生学费标准。
可出台高中课后延时服务经费“分担制”
如何提高中西部地区新入职县中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张志勇表示,强化边疆县、民族县、脱贫攻坚巩固县高中学校新进教师“一揽子”待遇保障政策供给。他建议,国家为上述地区县中新进教师设立为期3至5年生活补贴。按中央和省级政府出台的保障性住房进校园政策,支持教师周转住房建设,鼓励和支持省、市、县各级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优秀毕业生。
此外,张志勇认为,参考义务教育尽快出台高中课后延时服务经费财政和家庭分担制度。由于绝大部分县中是寄宿制学校,在早晚自习、周末等时间经常加班,工作量大于义务教育段教师,但教师额外工作缺少相应补贴。调研中,各地对这一问题的呼声强烈,建议国家参考义务教育标准,出台高中课后延时服务经费财政和家庭分担制度,为县中教师提供课后服务补贴。
调研还发现,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县中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低于公务员。他建议,将县中教师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纳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