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纪大海:平衡六大核心关系,协力提升教育品质

来源:四川教育杂志 作者: 纪大海 已有0人评论  2021/12/23 19:39:14  加入收藏

社会和谐的本质是关系和谐,社会进步的动力是关系动力。反之,社会问题都是关系问题,社会冲突都是关系冲突。社会任何情状都是关系情状的外化表征。人类一切活动都始终处于关系之中,人类活动的本质就是关系的运动。

马克思把“现实人”的本质理解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就是“一切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的社会机体”。社会一切事物和现象只有在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或者说关系让事物和现象具有了意义。毫无疑问,社会全部系统和部门以及人类族群和个人,其品质、状态和意义都取决于相应的关系。

同样,教育活动始终围绕教育关系运转,其本身就是教育关系的运动,它或是改善和调适教育关系,或是组建新型教育关系,或是重构教育关系,或是增减教育关系存量。不言而喻,教育关系的变迁必定牵动教育在质与量上的改变。优质教育必有优良关系,好教育必有好关系。优良教育需从优良关系中产生,好教育需从好关系中得来。企图改善改进教育而不触动教育关系变革,无疑是“缘木求鱼”。教育关系纷繁复杂,其中核心关系的改变与调适,对教育品质和意义的影响尤为重大。

影响教育的核心关系,我认为包括:师生关系、教与学关系、活力与规制关系、义利关系、道术关系和家校关系。

客观地讲,这六种关系在教育现实中并不都是完美地存在着,或缺失,或失衡,或发展不充分,或认识弱化,只是人们在教育实践中很难清晰而系统地认识到这些问题和欠缺。显然,这六种关系无论缺少哪一种,或哪种关系严重失衡,教育都是不健全的,也一定是有问题的。相反,六种关系处理得当,发展平衡,自然会有好教育。

六大教育关系的影响与价值

1.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人格养成、心理品质、认知热情、传授效能、师生情谊和亲子关系等。换言之,师生关系良善,一定会有效增进学生健康人格、阳光心理、学科爱好、知识理解、师长情结以及家庭和谐。“亲其师,信其道”便是古人对良善师生关系价值的总结。反之,师生关系则会产生负能量和负动力。良善师生关系的核心要义是:教师要赋予“真实的爱”,真实的爱昭示教师拒绝溺爱、虚假之爱和亲疏偏爱。师生关系良善的教育会是好教育,换句话说,好教育一定包含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教与学关系。教与学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课改精神、教材把握、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育技术、学习方式、学习情绪和学习节奏等。良好的教与学关系一般表现为:一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不枯燥,不刻板,不过度紧张,张弛有度,动静有别。二是课堂充满教与学互动,不搞“一言堂”,不行“单向传输”。三是教学能将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将深奥的知识浅显化,将晦涩的语言形象化,学习易懂易记和启思。四是教与学过程产生“教之困”和“学之不足”,然后必能产生“教学相长”。五是实践“善喻”教育,其内涵是“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是教与学的至上境界。教必须遵从学之需求和学之规律,教与学协调匹配必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落后过时的育人方式和教学方式不可能产生好教育。

3. 活力与规制关系。活力与规制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教育责权利、办学自主权、主体积极性、变通机制、规约制度和制衡机制等。良好的教育活力与规制关系集中表现为活而不乱,规而不死,有序发展,活力发展,这是好教育的核心诉求。充满活力的学校需要有责权利相统一的调节机制,需要有灵活发展的办学自主权,需要有变通伸缩的职权,当然也需要有科学评估和问题反馈的机制。基于此,教育需要重构和理顺政校关系、党政关系、干群关系、责权利关系等,其核心要义是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治理体系。

4. 义利关系。义利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教师奉献精神、教师内驱力、教师获得感和教师生活品质等。义利观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义利关系也是中国人劳动和交往的衡量尺度和基本态度。“以义取利”“义利统一”是义利关系的认识与实践标准。教师劳动,需要强调奉献精神,同时也需要强调“按劳分配”,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激发教师劳动内驱力,令其产生获得感并借此改善教师生活品质。劳而不得或多劳少得不可能持续激励教师“向上流动”。当然,强调教师“以劳取酬”,但绝不赞同“因酬付劳”。好教育取决于好老师,好老师们理当没有或少有重大的后顾之忧和生存危机。

5. 道术关系。道术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教育核心理念、学校精神、发展目标、文化气质、教育方法与能力,以及学习风气与效能等。“道”是教育的“魂”,“术”是教育的“能”。学校若有“唐僧取经”坚定前行的信念和意志,又有“孙悟空伏魔降妖”的能力和水平,那绝对是人们理想的品质学校。反之,缺乏发展理念和目标,缺少教育精气神,教不得法,学无长进,师无良师,这样的教育不是好教育。重道不重术的教育可能是行走在云端的虚无缥缈的教育,或是堕落为虚假的作秀式教育。重术不重道的教育则可能是迷失方向、丢掉追求的盲行式教育。道术兼具且匹配的教育才是好教育。

6. 家校关系。家校关系直接影响的教育要素包括家庭教育、沟通信息、调适情感、方法指导、相互配合教育和化解冲突与纠纷等。家校教育的重点在于指导家庭教育,沟通家校教育经验与方法,共议共治学生教育和学习问题,降低家校冲突,减少家校误解,和谐亲子关系,特别是帮助家庭建设家庭学风以及相关的建设机制,大力推行“校风牵手家风”活动。家校关系不能仅囿于培训家长、落实家长责任和监管行为,更应深入到家校的情感与文化互动层面。良好的家风及家长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影响巨大,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力量。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须摆正相互关系,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能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这是家校关系调适的关注重点。好教育不能没有好的家校关系。

教育者个体的精神关系无疑是另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关系,它是教育者的观念、意识、情感和精神状态等方面在与外界相关活动和信息的交汇碰撞中所形成的关系。这是一种抽象隐晦的非直观性关系。如果说教育之本在教育者,那么,教育者之本则在其生活品质和精神品质。不能想象,一个精神关系长期混沌迷茫、纠结焦虑、悲观失望的教师会是一个好教师,一个精神关系混乱不堪、冲突不断的学校会是一所好学校。因此,教育者的精神关系不仅决定着教育者个人的教育品质,也不同程度地决定着教育的整体品质。

(纪大海,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