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 作者: 芭芭拉·敏思 已有0人评论 2021/11/12 22:35:52 加入收藏
情感和动机,是学习参与和内在动机的关键,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变化,是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培养起来的。
健康的大脑不会花时间去学习一些它不关心的东西,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支持这种动机和归属感以及他们设计和实施学习环境的方式十分重要。
疫情期间的经历也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教育系统的一些重要方面。许多学生的课程学习难以为继的原因是缺乏技术条件或安静的学习环境。
疫情期间对学生的采访和调查中得出的另一个关键信息是他们怀念与老师的个人联系,以及与同学一起学习时的社交发展。
正如一个学生所说,在看不到教授或同学的情况下试图理解内容,还要知道如何获得帮助,真的很令人崩溃。
弹性学习系统
从2020年秋季开始,美国的许多班级调整了教室布局,让学生彼此保持六英尺的社交距离。
我们发现,新冠疫情期间,保持学习动机和认知参与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挑战性的事情,也是他们最常提到的挑战。线上学习需要学生运用技巧,自我调节,保持专注。
相较于学生身处线下课堂,或是参与同辈及老师们组织的社交活动时,他们参与线上学习所需的技能则需要在更高层次发展培育。
线下活动建立的社会性联结至关重要,如何在线上学习活动中培养同样强度乃至更为密切的社会关系,这是一个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是教育者的关切之所在。
这让我想到了弹性学习系统这个概念,我们应当让所有老师都做好准备。教师应当能够提供线上教学,设计教育资源,支持线上学习系统,即便正常线下学习受阻,也能实现线上教学。
学生则应当能够继续开展学习,即便个人或所在社区遭遇健康或气候灾害,也应当做到不损失学习时间,在线下学习和线上学习之间切换自如。这就构成了弹性学习系统。
混合学习模式
我们过去谈论的是两种在线学习场景,首先是异步的场景,即学生和老师无法同时在线,但学生可以实现独立学习。学生常对线上的文本材料做出回应,使用的是聊天室讨论板。
其次就是同步的在线学习场景,通过如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正如现在的线上教学,师生同时在线。
而且在这里我想提一个新的学习方式,这个方式其实结合了同步和异步学习。异步学习方法的优点在于其灵活性,学生可以自选时间地点进行学习。
这对于农村地区的学生很有帮助,他们可能要工作或操持家庭事务,无法按照正常学习计划学习,这样一来他们可以灵活选择时间。更多的学生可以因此学习到线上的内容。
如果学生学习进度不同,学习内容略有差异,但都是为了同样的学习目标,那么这种异步学习方式也大有裨益。
现在我们也已知晓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手段,更新学习能力,并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异步学习更好地适应个体学生的需求。
我们知道,这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成效显著,但对其他学生来说,异步学习产生了隔离感,也削弱了学习动机。
他们缺少合作的机会,也就意味着他们缺少与其他学生通过对话共同学习的机会。而我们发现,对话在课堂中非常有效。
学生参与最有效的同步学习活动时,随之产生同时性和情感能量是异步学习场景无法复刻的。
另一方面,同步学习方法已经存在多年了,新冠疫情又给予了同步学习勃兴的生命力,教师和学生都开始运用视频会议平台如Zoom展开了远程同步学习。
有些老师尝试把线下课堂中的教学手段照搬到线上课堂,而非在这一新平台上对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适应,因此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但通过同步线上活动,仍可以建立社会联结。尤其是在线上会议的休息室中,更容易发展社会关系。随着课堂规模变大,社交难度也随之增加,但我们可以调整教育系统以更好适应这一变化。
老师和员工也在积极地学习如何通过线上同步节段保持学生对参与度。现在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同步异步混合学习”。这是两种方式的结合体,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把通过电子学习系统开展的独立学习与线上团队合作结合起来。
学生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地点独立完成作业。但这样一来,课程就支离破碎,学生很难继续下去,便想要与全班同学保持同频。
与此同时,随着线上学习机会的来临,与指导教师和其他学生一道,学习者可以针对自己独立学习的材料对教师提问。
但在学生学习这些材料的过程中,这种方式对于他们的合作学习、形成性评价和建立社会联结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所以,如果我们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会发现我们得到的方式同近些年来混合学习的模式有些相似。我们可以先看一下著名的混合学习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我们有传统的学生参与的线下课堂。学生或是聆听讲座,或是由教师引领,发起讨论,或者自己做作业,比如晚上在家完成作业活动。
这些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我们先想一下混合学习模式中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中,学生晚上先在电脑上独立完成作业。第二天来到课堂中,花时间与同学互动,完成合作学习活动。
校内学习站循环
这一模式其实可以进一步发展为更加复杂的混合学习方式,比如这种“校内学习站循环”。这一模式中,即便学生身在学校,也会花时间完成独立的在线学习。
有些学生会参与教师引导的讨论或讲座,并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校内的混合学习模式,可与线上的同步异步混合学习模式无缝衔接。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不再通过校内的学习站在课堂中学习,而是在家进行网上学习。教师会进行在线的指导,学生也可以通过线上的休息室进行合作学习,结构与混合学习类似。想实现这种学习方式,学生需要保证可以上网。
同时,建立弹性的教育体系也有着其他要求。教师需要进行熟练的线上教学,也就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要求。学生需要熟练运用线上学习系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一旦这些都得以保障,弹性的教育系统便可形成,线上线下教学之间的转换也可实现。
线上学习在很多场景中都会变成必须的学习方式,比如新冠疫情造成的社区范围内的动荡,或是个别学生生病,或者学生在学期内暂时变更住址。
我们发现,在美国,“数字承诺”在一些学校中已经生效。这些学校先前已经建立了这种数字基础设施。
如学校保证学生可以运用技术,可以接入网络;学生也知道如何使用这种数字化的学习系统;教师先前接受过职业发展培训,能够讲技术与教学进行结合。这一类学校在新冠疫情中能够更迅速地实现远程教学转型,而不会对正常学习活动造成很大影响。
我们都知道,学习技术发展迅速,但教学和学习的原则相对稳定。无论何种新技术得以运用,教学和学习原则仍然适用。
在正式教育中有效运用技术,要求仔细计划,认真执行,开发弹性的学习系统基础设施。应当针对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设计,包括考虑不同种类的学习和目标,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环境,包括技术接入水平,我们需要针对学生已有的技术进行设计,而非对我们希望学生拥有的技术进行设计。同时要考虑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支持学生运用技术的能力。将技术与学习目标进行对接,这样学生在线的学习活动可以产出期待的成果。当然我们也需要对教师职业发展进行支持,对学习者也是如此。
对将来数字化学习的启示也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持续性评价,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这些都至关重要。
这样我们可以保证某种技术的运用是恰当的,并寻找需要改善之处。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建立技术支持下的弹性学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初次尝试就完美无瑕。这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设计选择。所以我们可以想一下这个持续性提高的循环。
美国新冠疫情期间,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系统在2020年春季完全没有做好向远程教学转变的准备。
数字鸿沟仍然存在,国内国际都是如此,倘若无法连接宽带网络,没有合适的运算设备,就没有办法全然投入远程学习中。
我们还发现,动荡的时局下,比如全球疫情期间,教师更需要做课程和教学的设计者,而不仅是提供课程和教学。
老师们需要研究如何展开线上教学,在线上课程中进行什么活动,以及如何开展。
很多曾用于线下课堂中的材料,并不适合线上教学。
正如《人们如何学习2》中所述,保持持续学习一门课程的动机,保证积极的认知参与,对于在线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其他种类的学习以及条件
习惯的形成涉及到一个典型的缓慢过程,即让一个行为或思维模式变得根深蒂固,并且如此自动,以至于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的控制或心理努力就能激发出来。
这可以是见面时的握手,也可以是写下你非常熟悉的两个数字的总和。这与基于模型的学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感知和运动学习, 就像习惯的形成一样,感知和运动学习需要很长的时间,这种学习往往是非常具体的,很少出现从一种情况到另一种情况的转移。一个能用右手拉小提琴的人往往不能用左手拉小提琴。
观察性学习包括通过观察别人执行任务来学习,有人通过这种方式学习,尽管他们没有因为学习而得到任何奖励或惩罚。而这也是学生和年轻人在生活中学习的大部分内容。
隐性模式学习或统计式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始于婴儿期,婴儿最初对所有类型的语言声音都会作出同样的回应。婴儿很早就能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他们识别的各类家庭语言。
最后,还有事实学习,这可能看起来很普通,但它允许教育者通过利用语言的力量高效地传授信息。事实学习往往在不是写出来的情况下进行得最有效,而是把事实装入某种概念或模型中,所以它确实与基于模型的学习有联系。
不同的情形采用不同的这些学习类型的组合,并通过不同的条件和行为来推动。
例如,提高记忆力的实用技巧包括在一段时间内间隔练习,而非高强度在同一时间内大量练习检索记忆。
比起简单地让学习者在不同的环境中接触材料,通过对比促进知识转移到新的环境中更为有效。涉及比较和对比概念的多个实例,让学生反思某一现象存在与否的原因,并且花时间建模,而不是要求学习者简单地重复告诉他们的东西,尽可能多地重复。
鉴于这些差异,在教师或学习者能够设计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之前,她必须明确所期望的学习结果。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四届世界教育前沿论坛的演讲录音整理,有删减)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