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教育正在进入全域教育时代

来源:人民教育 作者: 施久铭 董筱婷 魏倩 谭希  已有0人评论  2021/3/9 22:41:23  加入收藏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判断:我们正在从学校教育时代进入“全域教育时代”,他认为,今天谈家校社协同育人必须放在教育形态已经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

张志勇解释,学校教育“一轨独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随着家长意识的觉醒,家庭教育比以往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互联网教育的强势崛起也推动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体系的重构。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甚至网络教育的边界正在被解构,它们的边界已经模糊了”。

这种变化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家校观念。

近几年,所谓原生家庭的讨论热度很高,有的观点甚至认为原生家庭对儿童的成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张志勇认为这种观点还需要讨论:

一方面家庭教育不能忽视,但另一方面是也不能放大家庭的作用,进而削弱学校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张志勇强调,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共育的过程中,学校教育仍然要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公共教育的核心。“必须承认,学校教育的国家性、人民性和专业性仍然是人类社会教育体系中最强的。”因此在家校社共育上,学校教育可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协同育人格局中,学校教育如何发挥更大的领导作用?张志勇认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要发挥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链接是最密切的,学校教育可以起到引导作用,让家庭教育更符合规律,更好地配合学校发挥自己的作用。

二是学校教育要发挥统筹协调校内外教育的重要作用。今天的学校教育无法向过去那样用一种无形的围墙把自己封闭起来,要统筹规划好学生校内学习、家庭学习和校外社会实践,协调好家校社共育实践。

三是学校教育自身要积极探索,向校外教育、线上教育适度开放,把校外的、社会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公共服务方式引入学校教育,由此建构一个学校、家庭、社会共育的新的教育生态。

张志勇的观点得到了代表、委员们的普遍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在谈到“作业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睡眠管理、体制管理”五个管理时认为,作业管理是核心,而解决好作业管理问题的钥匙恰恰是在学校教育手中。“教师会不会布置作业?应该布置什么作业?什么样的作业最能有效提升学生成绩,这是一个关乎整体课堂教学改进的问题。”唐江澎进一步指出,“此外,学生作业又是在家庭完成的,作业来源比较复杂,对此学校管理一定要综合施策。”

在教育的专业性上,学校具有先天优势。“教师是专业教育者,现在有很多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念,比如对孩子严厉好还是温和好,好像各有利弊,家长自己也拿捏不准,很希望教师能够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在采访时,一位上海的家长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不仅是教育理念,也包括教育孩子的方法,家长都需要老师能够提供支持。”

在张志勇看来,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功能合一”。所谓的功能合一,指的是家校社完全围绕着升学考试,集中在学生学业上“发力”。

“现在的情况是孩子在学校学习,回到家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培训机构更是以提升成绩为主要目标,社会充斥着“唯分数论”。张志勇认为,家校社功能和价值错位,“使孩子的教育极其单调”,家校社优势变成了“劣势”,同时也破坏了教育生态。

如何破局?他也给出了答案,关键是让家校社的功能回归到“育人”初心上。

“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进一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坚决从极端功利主义的泥潭中走出来。”张志勇表示,这是解决任何教育问题的前提。

叶仁荪同样认为家校社协同育人一定要坚持科学的育人导向,“要聚焦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强调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

正确的评价导向也是破局的关键因素。“一定要建立起科学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叶仁荪补充道。

“我建议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要让家长社会都知道,现在的家长只知道孩子数学不及格,就是数学没学好,学校要告诉家长整个评价体系是什么,不能只知道分数,这样家长才能全面地评价学校办学。”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表示。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方向不是让家庭变为学校,而是让家庭更像家庭,学校更像学校。邵志豪介绍,作为校长,不仅要在教育观念上引导家长,更要在办学中真正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让每个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孩子们开心回家,家长就不焦虑了。孩子每天回家唠着我今天考试多少分,排名多少,除了这个没别的可聊的了,那不就内卷了吗?”邵志豪说。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健全起来,离不开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更呼唤着家庭教育发挥出更大的育人作用。

谈及当下的家校关系,北京一名家长坦承,“现在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要求确实高了,作为家长也能理解学校、教师的压力和责任,也会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但他也同时担忧,“好的家校关系需要学校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边界,不能把自己应该做的工作转嫁给家长,也要把家长明确承担的责任表述清楚,以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十二中联合学校总校长李有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杜绝让家长做一些超出职责范围之外的学校工作,家长完成家庭教育的功能就可以了。“家长可以重点做这几件事,比如重视在家庭里建立平等互动的亲子关系,能够发现孩子自身的优势;从小培养孩子能够适应变化、甚至超越变化的学习力;做好孩子的职业启蒙,培养孩子创新思维的习惯等等”。

“家庭的特长是生活教育、做人的教育,在这些方面比在学校的场所有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各安其位,各扬其长,家校社协同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合力。”张志勇总结道。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