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教育资讯 >> 教育视点 >> 浏览文章

张志勇:加快公共教育财政改革,健全高质量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张婷 已有0人评论  2021/3/8 21:57:15  加入收藏

尽管我国已经连续8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但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今年还是悉心准备了一份关于4%的建议。

“在‘后新冠时代’全球经济提振困难和我国经济面临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公共财政用于教育投入的数量和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强化和确保我国公共教育投入强度,提高我国公共教育财政效益,必须加快公共教育财政改革,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张志勇说。

最新数据显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

但张志勇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水平的比较中发现,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依然较低。“2017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初等到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比例平均为4.9%,其中美国为6.1%、韩国为5.0%、以色列为6.2%、加拿大为5.9%、墨西哥为4.4%。”

“十四五”期间,教育担负的责任更重,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到2035年要“建成教育强国”“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这些都对我国公共教育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志勇说。

在张志勇看来,公共财政投入的不少环节仍有可改进的空间:

首先,各地政府责任必须要落实。“从全国落实‘两个只增不减’的情况看,全国和中央层面每年都能做到,但每年都有若干个省份、20%左右的区县未做到‘第一个只增不减’;每年各学段均有一些省份未做到‘第二个只增不减’,其中,除中职外,中部地区其余各学段生均水平均为全国最低。”

张志勇建议,必须压实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财政教育支出的占比,切实做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按各级各类教育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逐年只增不减。

其次,强化教育预算约束。张志勇回忆,“2012年,国家之所以能够实现4%目标,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将落实4%的任务逐省分解,核定各省财政教育支出占比目标值。”他建议,从中央到地方,应按照当年全国和各地GDP增长速度,强化教育经费预算安排,每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必须确保一定的增幅,至少要高于当年GDP的增幅。

最后,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从指标口径上,明确“两个只增不减”。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要做到逐年只增不减;对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级教育都要做到逐年只增不减。从指标体系上,明确“两个不低于”。研究将“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一般不低于4%”同步纳入统计公告指标体系,加强督导考核。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