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 >> 浏览文章

走在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路上

来源: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 作者: 程同森 已有0人评论  2016/8/28 9:06:22  加入收藏

  重演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消解知识结论和学生的距离,增加亲近感;

  通过“隐喻”“想象力比赛”增强知识的理解;

  抽象符号形象化;

  学生手中有一本非常喜欢的教材。

  自2012年以来五个实验校的推进:

  自愿加入,结成团体;

  建立平台,演绎课程;

  师生做中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网络是个网,四通八达直入心脑;

  加强制度建设:

  (1)省项目办公室和实验校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各自责权利的制度。

  (2)定期的工作会议制度。

  (3)间周的网上集体研讨制度。

  (4)QQ群内的随时研讨制度。

  (5)每节课堂教学后进行反思的制度。

  (6)针对问题的调查反馈制度。

  (7)课程资源及教学经验的共享制度。

  (8)定期编辑《课程简报》制度。

  (9)专家的跟踪听课、现场指导制度。

  (10)各校课程计划管理制度。

  (11)与家长协商的制度;

  (12)评定实验教师的工作业绩和奖惩等制度。

  八大工作方法:

  (1)问卷调查,网络座谈等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意见的方法。

  (2)民主协商的方法。比如,大家讨论决定研讨制度;共同研讨进行教材的修订等。

  (3)集中培训与日常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4)“总结经验——找出问题——不断深化”的工作方法。

  (5)用评价方案观照日常工作的方法。

  (6)做后反思、及时调整的方法。

  (7)专家与教师直面问题、直接讨论的方法。

  (8)相互鼓励、情感沟通的工作方法。

  我们始终把“坚忍不拔、自信、自强、自立”看作是情商的同义词;我们认为“独立性、创新性、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等几方面的素质对开展这个项目特别重要。

0
0
关键字:化学 教育 回归 实验室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