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手机版 关注微信
您现在位置:中国创新教育网 >> 院研究所 >> 作业改革研究所 >> 浏览文章

作业改革:搭建高效学习的桥梁

来源:山东教育报 作者: 王洪利 已有0人评论  2016/4/1 12:07:20  加入收藏

  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小学从2007年开始全方位实施作业改革,一方面强化课堂作业的信息反馈功能,另一方面利用家庭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能,而且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以反馈检测取代传统的课堂作业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说过:“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在作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觉得课堂作业的主要功能应该是信息反馈。我们以反馈检测作为一种新的作业形式,取代传统的课堂作业。通过反馈检测获得课堂教与学的有效信息,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和高效。

  1.确定检测反馈的内容和形式 

  反馈检测内容必须体现本节课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检测内容要有层次性,既有课堂、单元教学重难点的体现,又有二次、三次反馈知识的回顾。检测题目还要保持合理的数量,要体现典型性、针对性和发展性,确保检测内容的有效性。要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具有思维价值的题目,使学生在积极愉快和富有挑战性的状态下完成检测任务。

  2.合理安排检测时间

  课堂检测时间不宜过长,也不能太短。根据经验,数学和英语每节课都要进行课堂检测反馈,否则容易形成错误积累。语文要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与过程,检测宜在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进行,检测内容以字、词、句为主。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内容,以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做好反馈矫正和评价

  每次课堂检测结束后,教师要马上进行批阅,批阅后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及时对出现的错误进行矫正,避免产生新的负积累。一段时间后形成的错题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

  4.搞好数据统计和总结反思

  每次检测反馈结束后,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对反馈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并通过平行班级反馈情况的数据比对,分析自己课堂教学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在自我反思基础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学生通过阶段信息反馈的统计分析,也可以自我反思。这样,师生双方都能找到自己教与学的新起点。

  自主性家庭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自主性家庭作业是以尊重学生差异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为目标,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从作业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真正实现人人做自己喜欢的作业,人人在作业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1.把“自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尽相同,课后矫正点也不同,因此家庭作业要因人而设,让每位学生做自己需要的作业,这是作业改革的关键点。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自主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形式,这样学生就会有“被尊重”的感觉,就会全身心投入作业过程。

  2.把“兴趣”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研究显示,为家庭作业付出的“努力”比“时间”更重要。学生付出“努力”的前提是培养兴趣。学生对作业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心理愉悦,作业的价值也就会随之提升;反之,作业的效能就会降低。因此,作业设计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满足学生“我的作业我做主”的心理需求。再者,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譬如设计一些操作性作业、创编性作业、生活实践性作业等等。

  3.把“生活”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学习离不开生活,我们把作业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知识,发展能力。譬如,我们在数学作业中设计了“数学生活园”栏目,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者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知识的运用。

  4.把“创新”设计在家庭作业中

  自主性作业尊重学生作业内容的创作性、思维的广阔性和认识的深刻性,倡导学生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把学习体验与认知呈现出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譬如,我们在语文自主性作业中设计了“智海浪花”的板块,这是一项创编性作业,学生没有任何资料可参考,要自己动脑思考,将自己的奇思妙想、独出心裁,通过各种擅长的方式展示出来。每一次作业完成后全班都找不出两份相同的作业。学习的过程,只有“思考”才是最本真的;作业的过程,只有“思考”才是最有效的。

  通过作业改革,我们建立了“课内学习——反馈检测——自我矫正——自主作业”四环节学习系统,作业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起点和目标达成度的终点,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0
0
关键字: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中国创新教育网 版权所有:站内信息除转载外均为中国创新教育网版权所有,转载或摘录须获得本网站许可。

地 址:潍坊市奎文区东风大街8081号    鲁ICP备19030718号     鲁公网安备 37070502000299号